伏天的一陣燙熱過去之后,京城難得迎來了連續好幾天的陰雨天氣,不開空調也能待的辦公室一時間像是人間天堂,室外就自不必說了,沒了毒辣的太陽,世界一副清白的模樣,風也是干凈涼爽的,綠化帶里郁郁蔥蔥的各色植物此刻真正起到了消暑的功效,一切舒適的令人誠惶誠恐。
我在下班時間一到,就抓起書包從辦公室沖向了公交車站,很久沒有這么純粹的奔向一個目的地了,所以剛剛起跑成功時我就被自己的一往無前感動到了。
公車行駛在京城的將暮未暮里,街上車水馬龍,人人紛紛走出辦公室,看看天空,大朵的云映在高樓的玻璃上,從下面看上去像極了山頂的云海,幾根平行的電線在頭頂劃過,想要將高聳入云的大樓割開一樣。
這是我愛的京城,坐上一輛久違的雙層公車,雖是下班高峰,車上人卻出奇的少,毫不猶豫來到上層,隨便挑一個靠窗的位置坐下,以一個最舒服的姿勢望向窗外——這是我在北京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跟隨行駛的公車看窗外的城市風景。
街道兩旁的綠化樹枝繁葉茂,車頂不時傳來樹枝劃到車身的聲音,那是屬于它們之間的交流和親密接觸,令人聽來倒也愉悅。
時間很緊張,此行的目的影片馬上就要開始了,但公車還有好多站,著急也沒有辦法,我且享受這夜色中流動的風景好了。
知道詩人余秀華有兩年多的時間了,那時還在做醫療文案,在網絡各種腦癱病例時遇到了這位“腦癱詩人”,隨即搜來她的詩看,查找她的博客,買她已出版的兩本詩集,關注她的動態……直到前不久,看到朋友圈里開始傳播導演范儉拍的她的紀錄片《搖搖晃晃的人間》,無論如何都要去看.
但北京場的第一次點映恰逢準備了好幾個月的日語一級考試,無法成行,這次碰上,立馬果斷報名。
放映的電影院位于王府井的百貨大樓,一個繁華鬧市中心,我下了公車之后,又是一路狂奔,從車站到影院,穿過一個熙熙攘攘的胡同,在悠閑逛街的人群中間見縫插針,在第一次進去的百貨大樓里無頭蒼蠅般亂撞,爬了八樓的手扶電梯,終于拿了票做到了屏幕之前。
熒幕里播放著她的生活,一個鄉土女人的瑣碎日常,一個詩人的精神掙扎,一個殘疾患者的搖搖晃晃,一個又一個片段,連到一起,像是散落在地的珍珠,被串成項鏈,呈現在人們眼前。
創作者本身在盡最大努力去掉所有的刻意,讓一切自然呈現,讓我們快速走進人物余秀華的身邊,走到她居住的橫店,走到她寫詩的房檐下,走到她被重重疊疊不知所云的東西困住的身體里……
看那個在泥土里掙扎求生的她如何撥云見日,豎立起自己的生命之芽,看那個生了翅膀的她如何在云間撲騰……
以為她會有很大不同,會給我對人的認知帶來很大的反差,所以睜大了眼睛看影片,睜大眼睛看放映結束后出現在現場的她本人,豎起耳朵聽她說的每一句話,捕捉她的每一幀表情……
沒什么不同
她就是個詩人。
這是我經過一夜的啞口無言之后,對她個人所下的定義:
她是個詩人
沒什么不同
孤僻敏感脆弱又倔強
清醒的活著
并因此而痛苦萬分
她巴巴的活著
巴巴的望著天空
等待兩片云合攏
明明已看清生活的真相
卻仍要固執對抗
明明沒有對手
卻還是要拼盡全力舉起手中的無奇
她因敢于直言內心所想而看起來像個瘋子
但她本人又因為層出不窮的害怕受盡煎熬
還有明天
但她不知道命運會將她推向哪里?
還會有多少無愛與可愛的人經過她的身體。
放映結束后買了她的新詩集《我們愛過又忘記》,翻看了幾首,依然是絢爛,依然是孤獨,依然是到來之前的抵抗……
風風火火
浩浩蕩蕩
冷冷清清
寂寞難耐
她連一朵枯萎的苦瓜花都不放過……
這一個四十歲女人滾燙的生欲和愛欲之火,恐怕啟用一整個太平洋都無法澆滅,靠近她的每一個人都被燎的面紅耳赤,溫暖如春……
寫這篇推送時,又翻看了她的微博,發現她的足跡已遍布全國,還走出了國門,不知道這樣的生命擴散會不會讓她的痛苦減少,讓她的疼痛減輕?讓她的恨倒下,愛立起來。
昨天放映結束后的交流時間,舉了好幾次手想問她“現在從大熒幕上看自己的生活,會不會讓你與自己的生活有了一個客觀的距離,覺得自己的生活怎么樣?想要改變嗎?想變成什么樣?”一直沒有得到提問的機會。
好奇她的回答,但我可能也只會得到她一臉得意的“無可奉告”,畢竟,她還是對那個說要將自己同是詩人同是單身的父親介紹給她的男孩的問題最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