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韓國三星、LG Display等上游面板商正在不斷關閉液晶面板生產線,液晶面板出貨量將在大大減少,國內廠商將面臨新一輪挑戰。優質消費市場也將大有改善,海信、樂視、小米等彩電企業紛紛轉向品質戰,以后會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到高端市場爭奪戰中。未來的彩電市場誰能稱霸,還是一個未知數呢!
由于液晶面板供不應求,漲價成為今年上半年彩電行業的大趨勢。
曾宣稱不漲價的小米再次打臉,上調幅度為300元左右,這是小米步入2017年的第二輪漲價,上一輪,價格最高上調600元。漲價的不止小米一家,樂視電視第二次漲價,每臺價格再度上調100元左右,其中部分機型每臺價格上調300元。TCL也有5%~10%的增長。
其余廠商,盡管沒有發布相關公告,但幾乎市場上的品牌都出現不同程度漲價,尤其是小尺寸電視,漲幅都在10%以上。
成本上漲、新興技術成為彩電行業波動的原因
作為最核心的上游部件,液晶面板占據一臺液晶電視生產成本的70%左右,隨著上游面板商出貨量減少及隨面板成本上漲,促使彩電行業漲價。而新品牌樂視、小米等不斷搶奪市場,夏普、索尼等老品牌也不得不面臨轉型問題;OLED、曲面、超薄新興的技術競爭加大了彩電行業新一輪換機潮。
模式創新讓國產傳統家電實現彎道超車
不難看出,彩電行業在供應端被國外企業鎖喉,簡單的理解:俗話說以銷定產,現在中國彩電還得看原配件廠的臉色經營。本末倒置,沒有尊嚴。
但是自有技術的升級卻非一日之功,一蹴而就。中國彩電行業要短期內在技術實現超越談何容易。這么說起來中國制造是不是就完全沒有機會了呢?肯定不是!
樂視憑借互聯網生態切入市場,小米通過智能家居概念的噱頭也在行業內發酵,我們不難看出他們的核心競爭力都不在技術的迭代。
創新分技術創新,產品創新和模式創新,在技術創新沒有優勢的情況下,其實國產彩電還有2條康莊大道可以走。當然產品的創新有很多的因素也是基于技術的創新。
模式創新的本質在跨界
中國已經全面的進入互聯網時代,互聯網競爭力也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
互聯網的本質去中間化,隨著“互聯網+行業”的不斷深入,產業與產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鏈接將會更加的精準高效,帶來的確實產業與產業,行業與行業之間的資源對接和跨界創新。資源優勢的對接,跨界創新帶來市場的需求,有可能未來的消費者也是產品設計的一份子。
如今GDG眾創+網絡工廠服務平臺正實現了這一點。GDG平臺通過自主工業設計軟件(傻瓜設計、仿真生產)實現產品的快速落地。大大減低了企業的創新成本,大大提高了創新產品落地的速度。
GDG平臺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互聯網工具,打破“訊息孤島”,實現供需的快速、精準對接。實現產業間的跨界供需協作,幫助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打開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