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不知道你是否像我一樣,有時候一覺醒來,突然覺得生活好無聊。每天早起、坐車、上班、吃飯和睡覺,一天一天都是重復的。
于是,會有那么一個瞬間,你覺得活著不過如此。今天知道明天,這周知道下周,后幾年的生活,一眼就望到了頭。日子就像是房檐上滴下來的雨水,看一瞬間很美,一直盯著就很無聊。
也或許,你是個熱愛生活、熱愛自然的人,有時間的話就喜歡出去旅游,見朋友,逛街,看電影。
以前總覺得這樣的人是令人羨慕的,現在卻覺得這些活動好燒錢。只要出門,就要花錢。坐一趟地鐵來回都要十塊。
不知是年齡大了還是人變懶了,我向往的旅游,經常會變成一種負擔,不只是物質上的,也是體力上的。景區里人挨著人,排著隊和某個景物合影,疲憊地拖著身子去尋找那些網上看到過的圖片景色,頂著大太陽舉著傘,心里想的卻是早點回家。
一出門,最喜歡的就是旅店。只要出去了,就想著趕緊回去躺下休息。
沒有向往的事情,身邊的生活更是平靜無喜。
2.
在那個突然傷感的時刻,回想自己走過的那么些年,一事無成。沒有什么值得紀念,值得自豪的事情,以后的日子又那么平淡,這一眼望到頭的生活,著實無趣。
朋友說,這不正是畢業前,我們想要的生活嗎?圖一份安穩,已經讓很多人羨慕。
想想的確如此,曾經的挑燈夜讀,不都是為了走向社會之后不用每天都為了明天的飯錢發愁嗎?
我不喜歡現在的生活能怎樣?不喜歡過去的自己能怎樣?這都是曾經的你拼了所有智商和時間爭取來的日子,你舍得放棄嗎?
你還有能力選擇另一種生活嗎?
3.
看到很多自媒體人或者作者,全職寫作,自由自在。前提是,他們已經在寫作領域有所成就,能夠支撐得起自己的生活;或者,他們在自己的崗位已經取得很大的成績,完成了財富的積累。
你,都達到了嗎?
其實,《看過孤獨小說家》之后,我意識到,專職的作家也是一件很辛苦的職業,他們過的其實是非常有規律的生活,而且沒有假節日。為了一直寫,需要不停地閱讀;為了賺下個月的生活費,這個月就要寫出足量的作品。聯系出版社,聯系編輯,參與評獎,即使你是小有名人的作家,作品還不是要被讀者挑來揀去?
看《你配得上更好的人生》時得知,那些文藝小店的老板看起來很自由,其實每天要面對進貨、房租、水電費、工商管理等各種問題。
店主也好,作家也罷,你看到的表面的自由,只不過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
你的生活,也在被很多人羨慕著。
4.
在寫這些內容之前,讀到簡書好友林徽君的文章,題目是“已在谷底,往哪走都是向上”。
這個標題我是很喜歡的,因為我也經常這樣勸自己,如果真的走了到谷底,那么以后的每一步都是向上的。就好像在感冒最難受的時候,說明病就快要好了。
但是文章的內容和我想的有一點不一樣,差點被帶入低落的情緒。這位哥哥在文字中表達了大量的情感宣泄,他不是在告訴讀者,怎樣走出谷底,而是在傾訴自己。比如“人已不再年輕,心也千瘡百孔。”“我不怨天不怨地,只怨己!性格使然,一切早已注定!”
這種感覺,我也會有,就像開篇講述的那樣,有時就是一覺醒來之后。但是,我不敢天天這樣想。我相信,林徽君也不過是一時的情緒釋放。
作者在結尾說:“唯有艱苦奮斗才會有明天”。還好,落腳點是積極的。宣泄之后,最好的出路只能是繼續奮斗。
每次心情不好,都會對自己的情緒和體力造成極大的傷害。高效的人除了該學習時間管理,還要掌握情緒管理。
一旦情緒失控,你會發現,即使再有時間,也會一事無成。
別說自己沒心情做事,別說自己心情不好。這都是借口。
一個具有強大內心的人,不會讓心情影響自己前進的腳步。他會把這份心情化解,變成一切能支持他的正能量。
5.
不知道你有沒有為自己的負能量懊悔過。
如果某一天我突然覺得生活沒有意義,覺得寫作沒有前途,我會難過,心煩,然后發呆或者娛樂。
這種發呆或娛樂是痛苦的,并不能排解憂傷,反而讓我覺得很自責。
那時我會恨自己為何把這么寶貴的時間浪費,于是,不管自己的心情是否修復,我立馬打開文檔,敲鍵盤去寫字。只要你寫下一句話,就會寫下第二句。就算是強迫自己又怎樣,在寫的過程中,你發現壞心情早已經煙消云散了。
看著自己的作品,不論好壞,都有種成就感。你突然覺得,原來我還是有用的,集中注意力是那么幸福。然后,再盡量避免以后出現壞情緒。
內心掙扎有什么用,惆悵半天還不是得做事,還是趁早干活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