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聲明:本文參加#鄉憶·鄉思·鄉情·鄉戀#活動,本人承諾,文章內容為原創,且未在其他平臺發表過。
有一種記憶叫鄉憶,有一種思念叫鄉思,有一種感情叫鄉情,有一種愛戀叫鄉戀!多年以后無論你身處在何方,那段故鄉的記憶永遠刻在心里,揮之不去!
街頭的老奶奶總是有嘮叨不完的話題,鄰居家奶奶的飯總是那么好吃,到河里總也捉不到蝌蚪,別人家的飯老是那么好吃,買水果的大爺總是到我家門口吆喝一聲,勾起我肚中的蛔蟲……
一出門就是綠油油一望無際的草地,真的如詩中所說“風吹草地見牛羊”,牛群,羊群,和村頭老大爺的兩頭毛驢,放牧的叔叔總會和我說,草原的東面有好大一片海,還有山,勾起的好奇心,久久不能平靜。由于媽媽的嚴厲,我始終沒有去過!長大后我才知道,東面有一片鹽水灘,夏天雨季時節,灘會灌滿,像湖一樣,干旱時,據說白白泛起的是鹽,記不大清能不能吃了!
村子西面是一片地,村里的人們按自己家所分的地種植自己的地,小麥,莜麥,土豆最為集中,小麥居多,金秋時節,麥浪滾滾,收麥子的時候,我家門口的空地最為熱鬧,大家都會把那片空地收拾的干干凈凈,用來放置處理麥子莜麥,處理麥子時,總會晝夜勞作,累的顧不上吃飯的叔叔阿姨總會來我家吃飯,媽媽也很愿意幫忙!那種大家庭的氣氛,在現今我的住處是找不到的!那種親情,鄉情,似乎在小區里很難找到了,可能連對門的人家是誰都不清楚!
東面胖阿姨做了油條,整個村子都能聞見,總會端著碗,一家家送幾條,西頭老奶奶燉骨頭了,也總會悄悄給我送幾塊,畢竟我辣么可愛*^o^*。一來二去我似乎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門前的二奶奶家,門下的板子都快被我磨破了,一天去8趟都是少的,二奶奶視我為己出,雖沒有任何血緣關系,她家的東西我就沒有不知道在哪兒放著的!爸爸媽媽忙沒人帶我,整天待在她家,教我學會穿衣,寫字,做人,的都是二奶奶。至今80多歲的她依舊那么精神,每年寒暑假回去看她,依舊是那句“青青又長高了,是不是又瘦了,一定是學習太累了。”飽經風霜的臉上依舊那樣慈祥,在我心里早已是我的親奶奶了!
小時候最開心的事情莫過于狂奔于草地里,追著蝴蝶跑來跑去。白的,黃的,灰的,紅的,各色的蝴蝶在那個夏末秋初的季節里,是最美的風景線,那時候作為農村的孩子,我的童年里,小伙伴都隨父母的外出逐漸的離開了村子,慢慢的,我沒有了小伙伴,7歲上學前,似乎我整天自己玩耍。然而,在那個季節,父母最忙,我唯一的伙伴就是蝴蝶,在我的腦海中,蝴蝶有一種純潔的美,它的翅膀特別漂亮,捉蝴蝶,我從未傷害過他們,好像從來沒有捉到過,追著他們跑就很快樂。藍天,白云,草地,嫩黃的無根花最吸引那些蝴蝶,那風景無比享受。
時過境遷,那些老屋記憶,蝴蝶記憶在逐步消失。20出頭的我似乎對童年的記憶也越發的模糊,曾經的記憶也是越來越不清晰。再回家鄉,物是人非,雜草叢生。曾經的老奶奶老爺爺,不在的不在了,在的也似乎不認識我了,門口的老黃牛毛驢不見去向,多彩的蝴蝶無影無蹤,老屋經歷時間的沖刷,倒塌的不成樣子,街道上那些閑聊的人也不見身影……多的只有無限的感慨,遺憾。
多年不見蝴蝶,再踏上草地,感受夏秋交替,令我掉下眼淚的是蝴蝶圍著我飛來飛去,不禁翩然起舞。追逐著蝴蝶,開心的像個孩子,傻傻的,很享受。
街頭的那間簡陋的學校,曾經擠滿了學生,那種一屋一小學,由于學生少,一個屋子6個年級,永遠記得你站在我身邊的樣子,20多年了,同桌換了很多,被人喜歡,喜歡別人,而你是最好的那個人,在條件物資極度匱乏的那個年代,記得初上學前班的我,連凳子都沒有,只有一個3條腿的破木頭凳子懶散的靠在墻角,由于我的到來,板凳稀缺,然而那個小男生勇敢的站出來,把凳子給了我,說“青青你坐吧!”他是鄰居家的小哥哥,一直護著我,一站不要緊,整整一學期,學校始終沒有新凳子,而那個小男生就那么一直站在我身邊,每每抬頭都是他沖我微笑的臉龐,每每第一縷陽光斜射進教室,那個瞇著小眼睛微笑著的男孩逆著光那么陽光男人,有超越年齡的擔當。然而在他10歲的時候,他們家舉家遷居到北京,我們再也沒有見過!假若再見,一定對他說一聲謝謝!那時候的我太不懂事兒。然而真正遇見了卻仍舊難以說出那句遲到的謝謝!12年后,他回來了,特意去找了我,一起回到那個經歷春花秋月,夏日冬雪的故鄉,回到了那間門窗玻璃破敗不堪的教室,時光是把無情的刀,然而人與人之間的情經久不息,故鄉的記憶依舊刻在心里。
老屋在那里,草原在那里,牛羊在那里,蝴蝶在那里,二奶奶在那里,教室在那里,我的心在那里,因為故鄉在那里!
時過境遷,不論身處何方,那段記憶永生難忘,我很驕傲的說,我是村里的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