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大家肯定又要做2018年度計劃了吧!
這次在做之前,要不我們先來看看世界首富巴菲特老爺爺是怎么管理自己計劃的吧!
其實巴菲特的法子叫做兩張清單法(2-list strategy)。
顧名思義,就是把自己這輩子想做的大事(對自己而言)列成兩個單子,
分這么 3 個步驟:
步驟1:
先寫下這輩子最想干的 25 個目標。一定要想清楚!步驟2:
回顧、檢查自己寫的清單,然后找出自己覺得最重要的 5 項。步驟3:
現在我們有兩份清單。A 清單,是我們圈出最重要的 5 個目標;B清單是剩下的20個目標。
接下來怎么辦?我們怎么處理這兩份清單?
一般人,比如我,肯定就說前 5 個是我的重點目標,而另外 20 個等到 A 列做完了再做。甚至有時,我會迷失,在沒有完成重要目標的時候,就花很多時間在20個次要目標上,對嗎?
這是我們普通人經常犯的錯誤吧!明知道,應該天天更新公眾號,結果卻花很多時間看美劇,然后還美其名曰是要寫個公眾號給大家分享,看美劇也是工作。
對吧?你和我想的差不多吧? 那巴菲特大爺也是這么想的嗎?
不,不,不,如果他也這么想,那不就和我一個檔次了嗎!
巴菲特是這么教導我們:
「不!你完全搞錯了。那些沒有被你圈起來的、在第二列清單的目標,應該成為你「盡可能避免去做」 的目標。不管什么情況,這些事都不能占用你任何的時間精力,直到你把第一列的 5 個目標完成。」
這就是巴菲特的「兩列清單法」,
- A 清單 你的 to do list
- B 清單 你一輩子可能都想做,但你一定要「盡可能避免去做」的清單(Avoid at all cost list)。
那做完A清單之后,怎么辦?
重新制定A、B清單,重新開始,而不是簡單的去做B清單。看到了嗎?這個2清單發的的精髓,就是卻不去做你列出的后20項。
為什么不能去做后20項?
原因1:我們的時間、精力是有限的!
在具體時空下,我們只能做一件事情。也就是說,做了A,就不能做B。原因2:實際成本至少是預估的2倍
根據我之前項目管理的經驗,做任何事情所需的成本(不論時間、精力、還是財力),一般都是我們預估的2倍,甚至更多。
老婆,我寫公號累了,要休息一下,就看10分鐘電視,休息下。結果等我重新回來寫公號的時候,往往已經過去半小時了。另外,即使你不做,就是想想也是要成本的。比如白日夢,也是要花時間去做的。原因3:舍不得放棄
大家應該有經驗,做很多事情,一旦投入時間了,就很難割舍。以往花下去的成本往往會成為繼續往下做的極大動因。
比如,為啥我媽總是更新舍不得丟掉那件舊外套,因為她已經花了十幾塊錢補了。原因4:換、換、換
大多數人往往在不同的任務中轉換,而不是真正地采取行動。
這么說可能有點難以理解,這么說吧,你有沒有坐在沙發上拿著遙控器不停的換臺,等你停下來準備關電視的時候,卻發現自己什么節目都沒看的經歷,就這么不停的換臺換了1個小時。特別是在視頻網站上的時候,我就常常看列表看半小時。
其實,說到底就是我們一定要 懂得放棄,懂得守。
巴菲特這個「兩列清單法」真正厲害的,就是從 25 個目標中找出最重要的 5 個,然后守住這 5 個對我們切切實實地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一切,全部放棄,因為和這 5 個目標相比,其他的都是妖孽,都是讓你分心的。
直接刪除這些目標可能會很無情,但這樣可以讓你強迫專注。要么完成,要么刪除。請勇敢的對自己說:這輩子我就想做這么5件事,其他的我都不要了。
但話說起來容易,道理大家都懂,可巴菲特不就一個嗎!
另外巴菲特還常常說這些話:
1. 保持簡單和穩定(Keep it simple and steady)
巴菲特現在仍然很大程度與互聯網世界脫節,但他仍然很好地管理好他的公司。
2. 關注大局(Focus on the big picture)
把注意力放在你資產未來的增值上,如果你對這個資產的未來收益感到不是特別地放心,那就忘記它,繼續努力前進。
3. 學會拒絕
特別當有人承諾你可以快速獲益的時候,你最好馬上給他一個「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