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采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剛看完第一部分時間之尺,但是覺得收獲頗多,寫下一篇讀書筆記和感悟,希望看到的人也能有收獲,后續可能會寫一寫這本書的系列文章。
采銅是誰?他是知乎大牛,被公認為“知乎精神”的代表人之一。下面是他的介紹:
采銅,原名崔翔宇,知乎網知名作者,浙江大學心理系博士,曾任華為用戶體驗研究員,目前為自由寫作者,從事學習、思維、創新方法的研究與寫作工作。曾出版知乎鹽系列電子書《開放的智力》《深度學習的藝術》,在豆瓣均獲得9分以上好評。出版的紙書《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主題是個人成長、心智進階、思維方法等,在各大網站暢銷。
1、五種時間視角
羅胖的2015年的跨年演講的標題就是和時間做朋友,你如何對待時間,就會決定你成為什么樣的的!
每個人對待時間的態度都不一樣:
有的人每天很閑,無所事事,荒廢度日;
有的人和時間賽跑,有做不完的事;
有的人躊躇不前,看著機會隨時間遠去;
有的人做事三分鐘熱度,一會熱情一會懶惰;
我們對待時間的正確態度應該是什么?
正確的態度就是像孩子一般的鄭重:不敷衍,不遲疑,不搖擺,認真地聚焦于當下的事情,自覺而專注地投入。
根據時間視角劃分出五種人:
第一種積極過去視角:這樣的人喜歡以積極的心態往回看,他們喜歡懷念過去美好的事情,珍視親情和友情,對已有的東西懷有感恩之心。但容易忽視當下的快樂。
第二種是消極過去視角:這樣的人喜歡以消極的心態往回看,他們經常回憶人生中的負面經歷,沉浸在以前的傷害無法自拔,容易出現心理問題。
第三種是享樂主義視角:這樣的人以人生需要及時行樂為自己的第一要務,盡情享受當下就好。
第四種是宿命論視角:他們對已發生的事情無能為力,所有的事情都覺得是命中注定,喜歡順從和忍受外界的安排。
第五種是未來視角:他們更關注未完成的事情,為了未來,愿意放棄當下的享樂。更容易取得較高的成就,但是總是憂慮未來,幸福感不強。
這個對時間劃分的視角很有意思,這五種視角其實各有利弊,人很復雜,作為人可能每個人這五種視角都經常兼備。
和親人相處的時候用積極過去視角,回憶和他們相處的點滴,讓親情更加濃烈;
考試考砸了,面試沒面上,精心寫好的方案沒過……人不可能總是像行走的雞血一樣,偶爾的消極過去視角一下,可以讓人心靈得到休憩;
出去旅游,帶著孩子嬉戲玩耍,打游戲……這個時候全身心沉浸在里面,享樂主義視角帶給你的即時滿足感絕對不比掙了多少多少錢弱;
有時候人對很多不公實在是無可奈何,社會存在就必然存在階級,階級存在就必然存在強勢群體和弱勢群體。當我們努力過后,但是結果并不能盡如意,不妨先用宿命論視角給自己一個心理安慰,自我阿Q一下,說不定會好受很多;
當我們工作的時候,創業的時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的時候,用未來視角更容易取得成功。當然用現在的辛苦去換取舒適的未來,是成功學給大家的一個強心針。但是生活里確實是如此,不付出哪里會有收獲。你在某一方面哪怕比別人多費10%的心,最終的結果就會有所差異!
2、對五年后的自己提問
對五年后的自己提問,這讓我想起剛入職第一家公司的時候,剛從大學畢業,還是個程序員小白。入職導師有一天把我叫到辦公室,讓我思考后續五年的發展方向,告訴我如果想呆在這個行業,程序員不是最后去做管理,就是去做了架構師,這是比較好的兩個發展方向。
她還告訴我了做為女性在做程序員時候的一些劣勢,以及頻繁跳槽和呆在一家公司兩者的優劣。雖然現在想起來,估計她的核心意思是讓我別跳槽……但是現在想來我還是很感激她,因為她的這番話,我真的有好好考慮自身情況。
在這家公司我真的呆了五年,在這五年里,確實非常辛苦,加班到凌晨四五點是常有的事兒,但是現在回想起來很感激,我的很多積累都是這個階段形成的。
我在程序員這個崗位做了幾乎公司的所有業務類型,雖然這家公司技術上有自己框架,對技術鍛煉不大,但是對我后續的業務和產品能力的提升起了巨大的作用。
五年時間不多也不少,它在你生命里可能占據了重要的作用。
將未來分為“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兩種:
1、遠期未來總是更偏重于目標的價值和意義
2、近期未來更偏重于事情的可行性和實施的步驟。
當我們確認了五年規劃的長期目標以后,就會跳出我們現有的思維方式,會根據長期目標來調整現有事情的優先緩急,就不會因為一件事情容易做而去做,而會因為一件事情有利于我們的長期目標去做,哪怕它是充滿了挑戰性的。
處理“遠期未來”和“近期未來”有兩個核心策略:
1、使遠期未來更加具體化,情境化和可實施
2、降低近期中的便利性,主動增加挑戰的難度
還是說我第一家公司的同事,有一個比我后入職的男生,他入公司后,對工作鉆研相當深,就算框架是現成的,他也會自己想辦法多實現一些附加功能。鉆研了現有市面上的很多框架體系,自己自學了主流的大部分程序研發書籍。
他在公司里,就像萬金油的角色,哪里有困難,就派他上場。他身上一個優點就是別的同事有問題,他會像對待自己問題那樣,積極幫助他人想辦法。看的多了,處理問題的能力飛速上漲。剛進來兩年不到,就升了高軟,我離開前,聽說已經升到了項目經理。
六六一篇文章叫你就一直抱怨吧,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個非常耐折騰的裝修師傅,不管客戶提出多么過分的要求,他都能耐著性子想辦法。客戶都覺得嫌麻煩了,可是他還是會幫客戶想到最好的解決之道。
當看到六六拿出的手繪星空墻設計的時候,不是抱怨真難做,而是發自內心的贊嘆,馬上掏出硬盤要求拷貝下來,因為他又學到了一個新技能,而且其它客戶也可以用到。
這些人都是用遠期目標來指引自己的,并不會因為眼前的難做,就放棄提升自己的機會。當自己在不斷的磨練里,進步然后變得厲害也應該是指日可待了!
3、把時間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
我們說合理使用時間,其實就是把事情花在值得做的事情上。怎么甄別什么事情是值得做的,那就很重要,值得花多少時間,花多少精力去做,大致有兩個標準:
1、給我帶來的收益大小:可以是身體的,物質的,可以是情感的,心智的,稱為受益值
2、這次收益隨時間衰減的速度,稱之為收益半衰期。半衰期長的,其影響就會比較久遠
生活中的事情往往能通過這兩方面進行劃分:
高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這些是做了對自己當時有利,以后也會長期有利的事情,所以這類事情要多做。比如找到真愛,學會一種有效技能,與大牛進行一場高質量談話,讀經典著作,等等。
高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就是當時有利,但是持續價值不長。比如逛街買了件衣服,玩了一下午手機游戲,看了一場精彩的綜藝節目,在餐廳吃了一頓特別好吃的飯菜,等等。
低收益值,長半衰期事件:就是雖然當時看不見收益,但是對你有良好的健康影響的。比如練書法,背誦詩歌,對某種技能的重復練習,等等。
低收益值,短半衰期事件:就是做了跟沒做一樣,對你既沒提升還浪費你時間的事情,挑起和參與某一場網絡掐架或者現實掐架,漫無目的地刷朋友圈,無所事事的聊八卦,聊完還到網絡上做噴子,等等。
我們盡量少做短半衰期的事情。其實我之前就說過,現在社會的人每天都過的太過重復,真正手上在做的總是一些無價值,對自己后續也無法增值的事情。
比如一個人在一家單位呆了很多年,明明知道呆下去也無法有更大的突破,每天的工作只是對之前工作的重復。可還是沒有辦法鼓起勇氣走出去,尋找更有挑戰性的事情。
比如一個大學新生,相信別人的論調,大學就是應該要玩的。整天曠課打游戲,要不就是睡覺,八卦,追女孩。或者胡吃打混,眼里只有那個方寸世界。
這些人都是不清楚自己的長期目標,陷入一堆的短半衰期事件里無法自拔,當然是無法有所進步。而我們應該而且能做的,就是將小的對我們有價值的事情進行累積,可能一次兩次看不到變化,但是只要它半衰期夠長,這個效益就會長期傳遞下去,成為未來成功的一個基石。
長半衰期事件舉例:
1、積累可信的知識
2、訓練實踐技能
3、構建新的思維模式
4、提高審美品味
5、反思和總結個人經歷
6、保持和促進健康
7、建立和維持相互信任的關系
8、尋找和獲得稀缺性資源
9、探索、提出獨創性的構思或發明 等等
4、好的時間管理是快慢結合
曾經我也使用過一段時間的時間管理,當時簡直沒把我給逼瘋。因為幾點到幾點,必須做什么,幾點到幾點,必須做另外一件事。生活仿佛失去了它本身的活力,就變成了那計劃表里的一個個的方格,并且這么做的同時也會把自己逼的喘不過氣來。
本來我們就是因為事情太多太快,沒有那么多時間進行的時間管理,而這個管理要求我們做的更快,通過自己的更快來趕上外部環境的快,從表面上沒有什么問題。可是事情真正的做起來:
第一,你發現事情總比你計劃的時間要久
第二,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人們無法預估事件的過程,意外事件總是頻發。
所以雖然我們已經按照緊張的時間節點去完成手上的事情,但是總是發現難以完全的完成,這樣我們又會陷入自責中。
好的時間管理應該有快有慢,就像如果歌曲一直是快節奏的話,就會讓人喘不過氣來。對于人也一樣,如果你長時間處于緊急的,快速的,高壓的壞境里,總有一天會像繃的太緊的彈簧一樣,啪的一聲斷掉。
快慢結合的生活才是讓人愜意的,我們現在的人往往是求快的事情慢吞吞,求慢的事情急匆匆,那怎么區分這兩種事情?
1、求快的事情:工作的事情,做家務,常規事務,常用物品購買,無結論的爭吵和討論,等等
2、求慢的事情:家人共度的時光,閱讀經典,欣賞藝術作品,自我反思,創造性作品的醞釀,等等
最好能有并且保持至少一項長期的業余愛好。讓它在時間的深度和長度中慢慢生長,可能會得到始料未及的成就。
結束語
讀到這里都是真愛,相信各位對怎么和時間做朋友,成為一個厲害的人有了一些了解。
文中觀點來自于采銅的《精進:如何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如果覺得不錯,可以找到原書閱讀,相信不會讓你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