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每一天都是漫長的,可恍惚間山河卻已冬。回神細思,除了依然把一年中的每一天過了過來之外,還是一無所有,甚至一無所剩,起碼去年還有電動車。
2020年幾近尾聲,而自己離去年的計劃沒有慢慢接近,相反似乎還變遠了。
2020年,覺得這件事是成功的吧,雖然結局是失敗的。我把隱藏心底十年的結解開了,即使沒有把這個牽掛了十年的姑娘搞定,可當說出口的那一個夜晚,直到今天,我卻是輕松的,不能相濡以沫,相忘江湖也不能說是糟糕,怎么說也算一段曾經呢,更是一段青春啊。
第二個事就是年初計劃里要完成閱讀50本書。說到這個事,我愧對自己,沒有好好愛自己 我覺得這是一個不公平的時代,但慶幸的是,我們有一件公平的事兒還能去做,那就是去讀書。明明明白這些道理,偏偏卻沒有做好可以讓自己變得更加優秀的事。
我一直贊同讀書使人智慧,靈秀,意識里就覺得應該多看書,多學習,多思考,多反省,多成長,保持對這個世界的渴望。
第三個是關于修身。關于修身一直是我比較注重的,尤其是精神修養,為我遇見的眾生,為眾生遇見的我,就是魯迅說的一樣,無窮的遠方,無數的人們都和我有關。
我不是圣賢,我不需要做到完美,讓自己,讓眾生盡量舒服就好了。所以我的修身在外顯露出來的也很簡單,培養一種性格,一種讓自己,也讓眾生都喜歡的性格。對于自己,我希望遇事能夠不驕不躁,隱忍有力;遇到困難,主動承擔和解決,任何時候都相信不是沒有辦法,只是還沒有想到辦法的思維;遇到足夠考驗的,就要讓自己經得起考驗,而不是氣急敗壞,面目猙獰,從容不迫的舉止比起咄咄逼人的態度更能令人心折。我是需要這樣的品質的。
應該也說一下“簡書”的事。長期做一個事其實是有慣性行為的,我的簡書始于柳姑娘,終于柳姑娘,后來,我才發現,我的行為指導思想一開始就是錯的,也注定了結局也是錯的。
我為什么這么說呢?是因為我在執行中柳姑娘充當了執行的動源,我會因為她而隨時想起,還有這個事沒做,久而久之,成為了我的行為習慣。可是,我停止了很長一段時間,想再一次提筆的時候,卻無從下筆,是我沒有可寫的了嗎?想法枯竭了嗎?顯然不是,是因為停止了很久的行為習慣。
最后說一下有一種叫宏觀的東西。它絕不是單一的一個思維,遠見或是其他某個詞可以指代的,哲學中,它叫上層建筑。
一般的講,宏觀的高度就可以決定了一個人的本事和成就,一個人有多大的本事就做多大的事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吧。
我怎么就會提起“宏觀”,只有一句話:如果不曾思考這個詞,那么你明年干的事很可能就是今年干的這個,后年也是。而大多數人現在所做的事本身就是“雞肋”,做之難受,棄之可惜,可問題是它并不能給你帶來質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