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在路上 車上 餐廳 甚至是聚會 無時無刻不盯著手機,手機仿佛成了人們的體外器官,同時手機帶來的便利也是毋庸置疑的,上網購物,聊天交友,查閱資料,只要有手機在就能完成生活中大多數的任務,手機成了我們的“好幫手”只是這個‘好幫 手’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又是怎樣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的。
如果認真考慮一個問題,在一天的時間中有多少時間在使用手機,又有多少是有意義的,把這一時間算下來,用一個月,一年 甚至十年的時間來計算,結果恐怕會令人感到震驚。當工作生活之余,感到焦慮或無聊時,就會習慣性的拿出手機,來分散注意力與消磨時間,正如那句名言所說:互聯網吸引我們的注意力只是為了轉移我們的注意力。手機鏈接著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那里可以暫時忘記煩惱,得到快樂,只不過代價就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當回到現實,煩惱依然存在 。大多數人在遇到煩惱或無聊時依然會選擇到那個世界中去尋找快樂。
手機給生活帶來的影響可以說是方方面面,就學習言,手機消除了內容的局限性,大大增加了獲取知識的途徑,任何想要了解和學習的知識都可以在網絡上找到,但是正是因為內容的豐富阻礙了我們的學習,西蒙有句名言;信息的極大豐富意味著注意力的極度缺失,注意力是學習的根本條件,手機里的每一條提示,每一次振動,都極大的吸引了我們的注意力,比起枯燥乏味的學習,大腦更喜歡簡單,實時互動,視覺化的刺激。
互聯網所做的就是將我們的注意力和思考能力撕成碎片,扔到一邊——麥克漢盧《理解傳媒》
手機改變了這一代人的童年,捉迷藏,彈珠,跳皮筋,這些簡單的快樂,正在被互聯網的血腥與暴力取代,改變了人們體驗生活的方式,到哪玩,吃什么好吃的,第一時間就是發朋友圈,活動本身帶給我們的快樂被忽略 改變了我們的思考方式和深度,快速掃描,跳躍式的閱讀,多任務的處理,幾個軟件同時間的切換,讓我們很難再安靜下來做一件事或看一本書。
手機這一日常使用的最多的工具,我們在使用的同時,它也在改變著我們。就像農夫不再使用鋤頭耕地,而用機器代替,雖然生產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與之相應的,農夫手上的肌肉也隨之退化。
我們的大腦和身上的肌肉一樣,也是用進廢退,大腦的神經鏈接具有很強的可塑性,甚至長時間的一種行為會改變大腦內部的構造。
關于神經的突觸鏈接如何變化,一個最簡單也最有力的實證來自于生物學家坎德爾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對海參所做的實驗,這也為他日后贏得諾貝爾獎奠定了基礎,他發現如果觸摸海參的鰓,他就會反射性的收回,但是在不傷害海參的情況下進行反復的觸摸,這一收縮本能就會消失,與這一可習得行為相伴而生的是海參的運動神經元和感覺神經元的逐步弱化,在正常情況下,海參的運動神經元和感覺神經元的連接有百分之九十,但在經過反復四十次的觸摸后,這一鏈接只剩百分之十 坎德爾寫到:這項研究顯著表明;只要經過相對少的訓練,神經突觸的強度就會發生巨大而持久的變化
另一個有關大腦可塑性的證據來自于英國倫敦大學的神經學家馬圭爾,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馬圭爾帶這她的研究小組對16名倫敦出粗車司機和50個普通人的大腦進行掃描,他們的駕齡從2-42年之間,掃描結果顯示出租車司機的大腦相對于普通人,大腦后部的海馬體要明顯大得多,駕駛經驗越豐富,海馬凸起也就越明顯,研究還有另外一個發現,司機的大腦前部的海馬凸起要明顯小與正常水平,這明顯是為了適應海馬體后部明顯凸起的這一需求。
倫敦出租車司機在面對復雜的工作環境中大腦發生了實質性的改變,對于手機來說,長期的使用強化了我們用于掃描,略讀和多任務處理的神經通路,而用于全神灌注,仔細閱讀,和深入思考的神經通路正在弱化消失!
頻繁使用手機的背后是心理學家和專業技術人員對人們行為的設計,其目的就是讓人最大時間的使用軟件,
行動=動機+容易程度+觸發條件
動機是對視覺對性,以及對周圍事物的好奇心,就像朋友圈和短視頻,不斷的促使我們長時間的瀏覽,手機的振動和紅點標志作為觸發條件,讓我們很難不沉迷其中,這種及時的反饋最大程度的吸引著我們的注意力,讓大腦覺得很快樂!
一個關于老鼠如何對待快樂的實驗:研究人員將根細微的電極插入老鼠大腦負責產生快感的區域,另一頭連接著按壓杠,老鼠大腦在接受到快感之后反復的進行著按壓,最后將自己活活餓死,我們使用手機的刺激與之類似,不同的是我們餓死的不是身體,而是我們的智力!
我們生活中幸福是人人都向往的目標,大多數人以為有錢就會很快樂,所以拼命的賺錢,但是這金錢只是快樂的一個維度,積極心理學之父賽利格曼將快樂區分為愉悅的生活和滿意的生活,我們使用手機,看電影刷微博,或者是吃各種各樣的美食,這都屬于愉悅的范疇,他們并不會讓我們成長,相對應的是如果長期沉迷這樣的活動,會讓自己感到頹廢和墮落,
另一種快樂賽里格曼將其稱為滿意的生活,比如;完成一個大任務,看完一本書,完成一次健身計劃,這些活動在過程中我們都感受不到快樂,甚至是痛苦的,但完成目標后會有一種滿足感,成就感,這種幸福的感覺持續時間更長,也更有意義,正是這種感覺讓我們不斷的超越自己,變的更優秀,更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