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我打電話和媽媽聊天。媽媽又一次問我:“女兒啊,找到實習單位了沒有?”當我回答“沒有”時,她就又開始語重心長地勸我:“不要眼光太高,活能干就行。”
我說:“媽媽,不用擔心,工作是肯定會有的。”
媽媽說:“我們擔心你的就業也是人之常情,畢竟辛辛苦苦供你讀了那么多年,當然是希望你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其實我很理解父母對我就業的擔憂,可是我真的不想將就。如果她知道,今天早上我剛剛拒絕了一個有可能拿到的offer,她肯定就會數落我瞎折騰。
確實,大四了,很多人都不愿意折騰了,能將就都盡量將就。大家都普遍陷入一種迷茫的狀態,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但是一天下來,不知道自己究竟做成了什么,然后在夜晚入睡前,開始陷入“我今天干了啥”這樣的疑問。
毫無疑問,我也處于這種迷茫狀態。但是我并不慌張這種狀態的持續,我清楚地知道未來一切都會有的,只要我做好現在我需要做的每一件事。
如今處于大學的終點,回顧四年來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一個慢慢長大的孩子。
初入大學校園,我們滿懷憧憬,想象著未來四年,生活將是如何絢麗多姿。大一,初來乍到,帶著高中生的稚嫩和對大學校園的新鮮感,我們樂于奔波于各種社團生活;大二,儼然升級為學長學姐,不再忙碌于社團與學生會,我們尋求舒適,貪戀無課就在宿舍看劇打游戲的愜意。大三,漸漸意識到大學生活已經過去兩年了,我們開始努力,考取各種證書,希望為未來的就職增添一份砝碼。大四,我們終于懂了,大學生活真的要結束,面臨我們的將會是許許多多現實的問題:考研;就業;去公立單位還是私營企業……
四年,一個看起來很長,實際上卻很短的時間段。有的人收獲了,也有的人墮落了。
大四,宿舍里不再有往昔嬉嬉鬧鬧的打鬧。有的人被學校安排外出實習;有的人早出晚歸的外出兼職;有的人早早起床,對著電腦一字一字地敲打著自己的畢業論文。似乎每個人都在為將要來臨的畢業做著準備。
大家都在說,不喜歡現在的狀態,討厭這樣一切未知的迷茫日子:工作在哪里,未來的自己在哪里?但似乎我們都已悄然做好準備,實習和兼職的人忙著為以后的工作提供經驗,寫畢業論文的人忙著為下學期無后顧之憂的實習打下基礎。
我只知道,我只要慢慢走好每一步,就夠了。我清楚地知道,未來我想從事的職業是什么?想在哪所城市工作?那么一切都會有的。
而現在的我,只要每天把日程表里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地完成,那么我這一天就有所收獲。
或許有人笑我太天真,為何要一股腦地做那個職位,工作能賺錢不就行了。不,如果我所做的,不是自己感興趣或者喜歡的,那我自然會失去完成它的動力;又為何非要留在這個城市,難道別的城市沒有你的位置么?不,我就是要留在這個城市,因為它有讓我非留不可的理由,它有我在乎的人和所期待的事。
我知道,有些人不理解甚至譴責我的做法。為何每天我還依舊慢慢悠悠,整天就知道躺著做白日夢,天下不會真的有一個天大的餡餅砸我頭上。我只笑未語,心里想:可能就是會有呢!
也是在今天,堂姐對我說:“難道你去競聘老師了,都沒有人愿意要你?”我笑笑回答:“沒有,因為我壓根就沒往教師方面投過簡歷。”
堂姐可能也會覺得我愛瞎折騰吧。家里的所有人,其中還包括那些久違蒙面的七大姑八大嬸,一見到我,就開始進行教師職業好的洗腦式演講,全方位地給我普及教師職業的好處,以及女孩子就應該做安安穩穩的職業等等言論。
每次我都笑笑聽聽,敷衍說以后可能會考慮。其實他們也不知道我已經有自己的如意小算盤。
大四,或許有的人甘于被安排,不愿擠在人山人海的招聘會中求職,但也有一些人,樂于在迷茫中尋找屬于自己的未來,迷茫卻不慌張,并且堅信一定會找到。
最近忙得暈頭轉向,沒有時間寫故事。今晚突然來了興致,寫下這篇隨筆,就當做是日記記錄吧!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