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忙活活的生活

那是今年五一節的上午,天氣晴好,我騎著摩托車,繞縣城外環路周游一大圈兒,也算是旅游,領略一路風光。所見寬闊的柏油路兩邊,樹木蔥翠,樹下草綠,花壇花開,令人賞心悅目。來到人民公園,放眼更是春色滿園,明媚可愛。轉到步行街西出口,已是吃午飯時候。停下車,向里走,在工商儲蓄所對面,見有一家包子鋪,在門口蒸包子,那蒸籠十多層,冒著熱氣,跟前圍著許多顧客爭相購買。我不肯和他們擁擠,也不想進飯店吃那些炒菜,因為花貳佰元吃一頓的熱鬧宴席也沒少參加過,感覺和花兩塊錢買倆包子徒手抓著吃,對于胃口來講,其實并沒有什么本質區別,況且是我自己,無需面子事,午飯好將就,于是就在包子鋪周邊溜達等候。

轉過墻角,是北出口便道,約有三間房寬吧,卻見也有許多顧客,多數是青年男女,學生模樣的人,正環繞圍著一個流動攤床,購買食物。我在那兒買包子排不上號,到這兒來湊湊熱鬧。走近一看,原來這個流動攤床是由一臺電動車組成的。車頂和四周圍著苫布,布面上臨街這面有五個紅色美術字《喜哥手抓餅》,格外引人注目,下面注明《臺灣風味》。攤主是一位三十左右歲梳著馬尾辮清秀干練的女人,沒有助手。只見她一邊烙餅,一邊收錢,臉上沁著汗珠。那天也熱,烙餅的平臺烘烤著白面餅,也烘烤著她。白毛巾掛在車頂拉線上,她忙得顧不得摘下毛巾擦汗,只是拽住毛巾在臉上抹一把,渴了隨手拿起旁邊的礦泉瓶水喝上幾口,接著爭分奪秒利索地烙餅,另一側耳朵戴著的三個金耳環也跟著顫動。為了節省找零錢掏兜的時間,她把錢也不放進兜里,只是隨手扔進放在一邊的雞蛋筐,快速地接錢找零,仿佛須臾之間。

液化氣罐放在駕駛座前,輸氣管通在車廂上的烙餅平臺下面,有開關和氣量大小調節旋鈕,烙餅臺占據車廂一大半面積。另一小半面積貯存著裝滿雞蛋的筐子,還有盛有各類作料的瓶子,以及在家里來時就預備好的面團,按一個餅大小做成,用塑料袋一個個儲存在簍子里,用時她就迅速地從里面掏出來。那烙餅平臺最多能同時攤開三個大餅,有盤子那么大。顧客們目不轉睛地看那年輕女攤主先用鏟子鏟一點豆油潑在烙餅平臺上,然后順手從前面的臺上取下幾根香腸也放在臺上烘烤,隨后左手持夾子,右手拿鏟子,麻利地用夾子按住一個掏出來的面團,用大鏟像扭螺絲扣般地擰了幾下,那面團就成型為圓圓的厚薄均勻的大餅了。不消半分鐘功夫,三個大餅就做好啦。待先做成的那個烹黃了,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快速,從籃子里抓出一個雞蛋,只聽啪地一聲,雞蛋殼被丟進臺下筒里,那雞蛋清和黃早就甩在平臺上啦,也就一秒鐘!對比我那婆子在廚房打雞蛋,先是輕輕地在鍋沿上磕三下,然后再用力一下,兩手捏著兩半兒的雞蛋殼,讓那雞蛋清和黃,悠然流進鍋里,足足一分鐘。看這女攤主,可謂極其準確,極其熟練,令人乍舌!真是業精于勤啊。此時我又想起在中學念書時的一篇古文《賣油翁》的故事,說的是賣油老漢把一枚銅錢放在瓶口上,然后向里倒油,豆油流入瓶里,而那枚銅錢卻一點沒沾上油漬,其中一句:“油自錢孔入而錢不濕”,足見老漢賣油業務精湛。而眼前這位女攤主熟練地烙餅打雞蛋,卻也真是令人鼓掌叫絕,顧客的臉上呈現著贊賞的神色。

接著說烙餅。人們不錯眼珠地看著她,把熟餅蓋在雞蛋上,用鏟子一壓,然后翻過來,拿過作料瓶在油餅上刷地畫個句號式樣動作,那作料成糊糊狀,就“句號”一樣地流淌在餅上。她把作料瓶放回原地,一抬手取下幾片生菜葉子,一根烹好的香腸,還有幾片炸薯片,放在餅上,迅速包好,裝進塑料袋,微微一笑,遞給顧客,完成一個,每個五元。真是說時遲那時快呢。

大約忙乎了一個多小時,午間快過了,顧客稀少了,她的備用面團也用沒了。她才得以查點雞蛋筐里的收入,按票面數額大小分類疊好,裝入腰包,之后收攤。我竟禮讓著別人買,結果到最后賣沒啦,沒吃著。問她晚飯時還來嗎?她說還來一趟。她說一天兩趟,早上買主少,不來。問她是街里的嗎?她回答是小河灣的,老公在建筑工地打工,婆婆在家接送孩子上下學,公公在物業工作。家里原來有些土地,修路建湖把地都占用了,還剩不多。我說:“那你們的日子過得不也挺好嗎?”她笑笑說:“忙乎著唄。”

裝好了車,她坐上駕駛座,按了下汽笛,輕松一笑,開車走了。平凡的百姓,平凡的歲月,平凡的生活,“忙乎著唄”,天上不會掉餡餅的呀,想要生活的好,不都是需要這樣忙乎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