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本文以陸道股份BIM設計中心近期服務的兩個項目案例,來解讀BIM可視化在設計階段的價值。
在過去的20多年中,CAD技術的普及和推廣使建筑師、工程師們甩掉圖板,從傳統的手工繪圖、設計和計算中解放出來,可以說是工程設計領域的一次巨大的技術飛躍。盡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設計效率,但還是存在很多不足,對于需要多視圖、多剖面描述的復雜空間設計內容,二維設計缺乏直觀的效果,難免造成遺漏和差錯,有些差錯到施工階段才能發(fā)現,造成了不必要的返工和浪費。更為嚴重的是有些差錯甚至在運營期間才發(fā)現,給項目實施埋下極大的隱患。
在方案設計階段中實施BIM的重要目的是要提前消除隱患、空間預感、輔助決策;在驗證方案的合理性和準確性的同時,能讓非建筑專業(yè)人員“看懂”設計,降低溝通的成本,從而加速項目推進。下面就陸道股份BIM設計中心最近參與的兩個案例,來解讀可視化在設計階段的價值。
陸道BIM服務案例一 ??上海某大廈項目
項目總規(guī)劃建設用地10319.9平方米。本項目為地下空間開發(fā)項目,地下部分建筑面積(除地鐵附屬設施結合體外)19522.2平方米,建筑埋深15.75米(絕對標高-11.5000米),其中:地下一層為商業(yè),地下二層為商業(yè)及地鐵附屬設施結合體,地下三層為機動車庫。
陸道BIM可視化的價值解讀:
【需求】由于本項目地下車庫在地下三層,地下一二層無停車位,所以地下停車庫的坡道從室外地坪直接通向地下三層,總高度14.45米。由于坡道高度較大,坡道路徑比較復雜;對于坡道的長度和坡度設計是否合理第一沒有完全把握,在客戶需要多個方案的情況下,無法用二維圖紙說明白。
【解決方案】借助BIM模型,根據實際參數信息把坡道建成實體三維模型還原在建筑中,首先可以驗證方案是否可行,其次實現客戶能“看清楚”設計方案,從而對方案進行比選。
以下是陸道借助BIM三維可視化,為客戶展現的三個方案,以便客戶對地下車庫的坡道長度和坡度設計進行決策。(下圖中紅色表示進地下車庫的坡道,黃色表示出地下車庫的坡道。)
方案一
三維視圖(方案一)
坡道立面圖(方案一)
坡道剖面圖(方案一)
方案二
三維視圖(方案二)
三維視圖(方案二)
坡道立面圖(方案二)
坡道剖面圖(方案二)
坡道剖面圖(方案二)
方案三
三維視圖(方案三)
三維視圖(方案三)
坡道立面圖(方案三)
坡道剖面圖(方案三)
坡道剖面圖(方案三)
陸道BIM服務案例二 ??上海青浦嘉庭中心城市綜合體
上海青浦嘉庭中心城市綜合體項目位于青浦區(qū)盈浦街道淀山湖大道北側54-01、55-02地塊,地上建筑面積245263.20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積為122000平方米。地塊與軌交17號線淀山湖大道站點之間的地下商業(yè)空間及地下連通道建筑面積為12318.3平方米。
本項目地下兩層,由于是雙層機械停車位,對層高要求較高,并且地下挖深有限制,同時建筑主體限高80米,客戶為了在層高滿足設計要求的情況下盡量減小埋深;并希望借助BIM技術手段提前去分析梁板結構和無梁樓蓋兩種不同的結構形式的經濟性,以及層高最小值。
(效果圖由客戶提供)
陸道BIM可視化的價值解讀:
【需求】在沒有BIM模型的情況下,傳統的方式是設計師可以根據經驗值直接給出“4800”或者“5100”的層高;但這顯然不是客戶想要的最佳答案。我們需要通過更有利的設計方式,給出精準的答案。
【解決方案】首先選擇重要的區(qū)域,通過BIM模型,綜合展現建筑,結構,給排水,電氣,暖通各個專業(yè)的設計意圖,在控制埋深的基礎上,把梁板結構和無梁樓板兩種結構形式的最經濟可行的層高展示出來,由原設計的層高“4800”優(yōu)化成“4400”。
由此可見借助BIM設計,可以把設計的隱患提早發(fā)現,并且輔助客戶對項目進行提前決策。
梁板結構
三維視圖(梁板結構)
平面圖(梁板結構)
剖面圖(梁板結構)
無梁樓蓋
三維視圖(無梁樓蓋)
平面圖(無梁樓蓋)
剖面圖(無梁樓蓋)
(文:陸道股份BIM設計中心總經理孫亞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