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第一次認識到寫作的時候是四年級,我的班主任兼語文老師要拿我的一篇文章去參加一個比賽,要我認認真真的謄寫一遍。而后也有一些文章得到了老師的表揚甚至有時當作范文來朗讀。
但我并不是每一次寫作文都能得到老師的認可,至少我的初中老師只是覺得一般般,在初中我度過了很平淡的三年。
直至高一,一進門就要寫軍訓心得,我把我心中所想的以及感觸全寫了出來,像是隨筆一樣。然后我莫名其妙的的登上了我們學校的學刊還得到了十元的稿費。語文老師也莫名的器重我,所有黑板報什么的都是由我負責,而我也真正的意識到寫作能夠很好的表達的自己的另一面。在高一,我勉強能算得上在班里寫作是數一數二的。
然而,到了高二分班,我換了一個語文老師,她非常不喜歡我的寫作分格,在她心目中,一定要得是議論文寫得好才行,而對于我,最最討厭的就是議論文了。
所以高二高三我像進了個死循環,我覺得自已寫得不錯的,她就覺得不行,我感覺自己寫得很爛的,她卻覺得很不錯。
高考后的四五個月,我幾乎沒有動筆寫過什么,但是打暑假工的經歷讓我受益匪淺,有些語言在心中組織了千千萬萬遍只是沒有寫出來了。
現在,我喜歡隨心所欲的寫一些東西,不愿局限在某個空間里,說是文章但更多的是表達自已。雖然我看的書不會學的詞也不多。可以說簡書給了我一個平臺吧,我不愿意讓別人知道我內心的想法但又渴望能被理解,在這里沒有人認識我,也沒有人能夠指手畫腳的。我盡量讓自己兩天寫一篇文章,也希望自己能越寫越好。
這大概就是我寫作的過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