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犯了一個錯誤,實驗操作失誤,折騰了四五個小時,幸而最終沒有釀成苦果,但這確實是一次重大的教訓。
早上去實驗室做實驗,九點多才清醒,這是少有的情況,因此有些迷糊。做實驗的時候,有一步操作是要從外面操作,用推桿將樣品臺卡進真空腔里的卡槽。以往習以為常的操作,今天就直接往里面推,結果沒確認有沒有卡到位置就松手,使得樣品臺脫落,掉在腔里面。當時就很懵,這種情況是我一直有所警惕,并為之憂心的,也曾經問過師兄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并沒得到準確的回應。
該怎么辦呢?其實這時候直接聯系負責的師兄來處理最好,但是一方面害怕受到批評,另一方面也覺得自己能夠解決(毫無理由的想法),或許是為了避免擔責吧,想著自己把一切恢復原樣就好了。因為上周組會老師剛批評了一位同學因為實驗操作不規范使得儀器故障,耽擱實驗進程,并罰了錢。結果自己倒騰了一上午,沒能有絲毫改善,還把樣品臺推到更深處了。無能為力,只好去尋求幫助。
下午兩位師兄幫忙,把腔打開,樣品臺取出,一個多小時的時間問題解決。這時候我就在想,如果上午出問題的時候就立刻匯報情況,請求幫助,事情或許上午就解決了。出了問題,立即找能夠解決問題的人,難道不是最佳的選擇嗎?但就是出于個人的因素,害怕,畏懼,而使得事情變得糟糕。最后問題解決了,只拖延了時間,這倒無所謂。可若是因為誤了時間,使得問題變得嚴重,那就全是自己一個人的責任了,而且這樣的后果也未必是自己一個人可以補救的。
而在犯錯這件事情上,也是要自我批評的。實驗的操作做了近百次,以往都沒出問題,為什么這次出了問題呢?仔細回憶,就是因為少看了一眼,沒確認是否到位就進行下一步,只是憑感覺就行動。科學實驗這些操作,都必須是嚴謹的,不能出疏漏的,感覺這種主觀的揣測絕對要避免。多看一眼有什么難的,可就是沒有看。很多細節決定了成敗,這就是切身體會。小小偷懶,一次或許沒關系,可總有一次會出問題,所以每一次都要重視,都要嚴謹。熟能成巧,絕不代表著偷工減料。
最后給一個師兄微信送了個紅包,另一位師兄請去吃了頓飯,作為感謝。這一點較之前有所長進。我仍舊記得本科時期,或者高中時期,有一些人給了我幫助,我只是說了聲謝謝,有的連謝謝也沒有,只是心里感謝。這回想起來太羞愧了。禮貌不是放在心上,而是體現在行為上,所以明確的表示感謝,這也是自己有所成長的一方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