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1日電影《捉妖記2》票房已破21億,但口碑卻皆是朝相反方向呈一邊倒的態式。
相較于《捉妖記1》而言,《捉妖記2》劇情簡湊、主線不明、強行設定等帶給了許多奔著情懷去看的觀眾十分難以接受的心情。
《捉妖記1》很好地構造了一個人與妖共同存在的世界,但二者卻是很難共融的,許多妖在人界利用人皮偽裝得以度日,過上與世相安的生活。但是一旦被揭露,接踵而至的便是毫無理由的殺戮與抓捕。
但不管是1還是2都在細致地向我們描述著這一點,許多人都認為2不夠誠意是由于已經在1中足夠好地構造了這個世界,2除更為詳細外并無其他建樹,充其量只能算是1的補充。主線也不夠清晰、支線凌亂,實在是辜負了1的情懷。
但撇開爛劇情不談,捉妖記系列里的“人皮”實在吸引我的眼球。
在劇中“妖”作為這個世界的“副旋律”只能迎合“主旋律”(人)去改變。正如我們常說的“不要想著讓這個世界適應你,而是該想著如何去適應這個世界”,人同理,劇中的妖也同理。所以妖只好被迫披上人皮做“人”,這既是否定了自己的存在和身份也是對這個世界的無奈和妥協。
就拿同類型題材的動漫《東京喰種》、《寄生獸》中的經典臺詞來說:“只要是正義的一方,無論手段多么卑鄙都可以被原諒。”、“如果我閉上了雙眼,看到的是黑暗的話,那么當我睜開眼睛去看這個世界的時候,是否會是一片光明?”“只是因為對人類有害的那種生物就沒有生存的權利嗎?”、“一個是為了生存不擇手段的物種,一個則在純粹的戰斗中體驗著樂趣的物種;一個是沒有幫手就會膽小如鼠的物種,一個是只剩一人也不慌不忙的物種;一個是把武器的力量當作自己的力量得意洋洋的物種,一個是赤手空拳只相信自己能力的物種……到底什么叫丑陋什么叫標準?”
不管是東京喰種中金木對與這個世界的委屈求全(最開始的金木)、還是寄生獸中小右對人類的批判,無不充斥著想與這個世界和平共處的強烈渴望。只是他們不理解為什么人類不曾善待他們,他們也不理解為什么始終無法與這個世界握手言和。他們更不理解為什么人類不愿理解他們。
試想一下,如果你就是那些“妖”,生來無法改變自己作為“妖”的現實,本想與世無爭地生活卻被大肆抓捕、本想為了族人奮勇沙場卻被告知汝即是黑暗、本想與人友善卻被一個個石頭砸了回來。你又會作何感想?
所以要我說這個世界最缺的便是“理解”。
“理解”是一個需要永恒思考和探究的大命題。因為人們的潛意識里都是從自我的角度出發去希望別人理解自己,卻不曾去思考他人的感受。所以有人說世上最難做的就是理解他人,我想也大抵如此。
又或許我們并不是沒想過,只是人作為世界(泛指地球)的主旋律久了,難免會忽視其他“副旋律”。相比于微不足道的“妖”的生死,我們更愿意思考明天該吃什么。
所以比起人性本善,我更愿意相信人性本我,人性本就是自我的,自私的。但遵從著道德的指引與約束我們不得不修正自身,這既是對于良知的主張更是理性下的潛意識。道德促使我們能建立一個更為完整的社會體系,其實不管是對于自我的約束還是對于他人的互促都有極大的幫助。所以我們并不需要對人性感到失望,而更應該利用道德建立起更為理解的社會。
回歸正題,“妖”作為那個世界的副旋律正如現在社會上我們不曾關注的許多人一樣。不過值得慶幸的是近年來隨著社交媒體的擴大和日益趨近的多元化社會,許多不同的聲音得以釋放。不管是國際上熱議的“同性婚姻法案的通過”、還是國內“于歡辱母殺人案的爭論”,許多不同的聲音開始讓更多的人聽到。讓我們明白這個世界上不是只有一種思考方式,也不是只有一種主旋律在獨奏,正如黃家駒曾唱過的那樣:
“愿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
繽紛色彩顯出的美麗
是因它沒有
分開每種色彩”
愿這片土地上不再只有一種聲音,愿有一天這個世界上的每個人都能相互理解。
我知道或許那天的到來還很漫長、或許你還不能肯定地告訴我,但我相信時代會給我們一份滿意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