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座》。
有的老人因為別人不愿意給自己讓座,就破口大罵,甚至動手打人,口中高喊著“讓我來代你父母教育你怎么做人”“不讓座就是自私,沒修養”
不讓是本分,讓是情分。而有的人卻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以看似道德的邏輯去約束,指責別人,大義凜然的去掠奪別人的東西。滿嘴仁義道德,自己卻無恥的霸占別人的東西,還被自己感動的要哭。
《捐款》
“你那么有錢,為什么不捐出去呢”
? ? ? ?可是究竟是誰又或是哪條法律條款規定了身為公眾人物 有錢人就必須傾囊相助的必選項呢?
有人批評某國外大企業沒有捐款,是為富不仁
有人指責某富國在捐款上太小氣,那點錢不符合其身份(其實這個國家民間已經捐了許多錢)
還有人將某富豪的名字貼出來,追問其為什么不捐款。
有錢人就該捐款?”那誰的錢不都是一步步打拼掙出來的呢?
捐款是幫助他人,值得贊美。不捐卻不能用道德綁架去攻擊
《救人》
在一條小河邊,一對父子在釣魚,隨后一個陌生孩子走了過來,兩個年齡相仿的孩子玩了起來,正當這個父親釣得入神,突然撲通兩聲,兩個孩子都掉進了水里。孩子的爸爸趕緊丟掉魚竿,沖到了兩個孩子落水的位置,兩個孩子都在水里掙扎,陌生孩子的母親也出現在河邊,但她不會游泳,一個勁兒地喊“救救我的孩子!”不由得多想,男人跳下水,游向了自己的孩子,當他將自己的兒子拖到岸邊,再返回去救陌生小男孩時,陌生孩子已經不見了蹤影。
當陌生小男孩被撈出時,小男孩的媽媽在一旁痛哭:“我的孩子本來只要他一伸手就能抓到,沒想到他游去救了自己的兒子,我的孩子離岸邊近,他救完我的兒子肯定能來得及救他的兒子 ……”
當這個父親抱著自己獲救的兒子備受譴責時,他含著淚說了這樣一段話:“我不違背自己的心,孩子是自己的肉,放棄自己的孩子去救別人的孩子,大多數是被社會道德所綁架,一個連自己孩子都不能保護的父親,不是一個好父親。我寧愿做一個好父親,也不愿違背自己的意愿去做違心的事情。我愿意接受大家的譴責。”
試問,如果沒有那個男人在場,女人不會游泳,孩子該淹死還是要淹死,怪不得別人,只能怪自己不會游泳。
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別人的孩子就不是孩子?
救了你的孩子,是恩情,來不及救,卻不能譴責他。
你在銀行等號,旁邊有個大叔抽煙不斷,嗆的你難受,還一直在地上吐痰。你不說話,你告訴自己道德是約束自己的
你在地鐵上,旁邊一個40多歲大姐拿著街邊小攤買的煎餅吃著,嘴巴吧唧吧唧聲音難聽而且食欲殘渣掉在地鐵上。你告訴自己道德是約束自己的
道德并不只是約束自己的,有人做的不對損害了自己或者別人的利益,就應當指出來
道德是用來約束有錯的人 不是用來禁錮無辜的人 用自己的準則去綁架別人的道德 這是一種畸形的價值觀
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可以盡力給別人提供幫助,但是不應該被道德綁架自己的人生。
當別人對你進行道德綁架時,有權捍衛自己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