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 心
“未經你的同意,誰能令你自卑?”------《公主日記》
李白《將進酒》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去還復來。”好的,廢話不多,我們今天來說一下“信心”。
世上所有的人,都不是全才。一個人只要有擅長,就一定有不足。希望自己一切都變得強大,是空中樓閣。縹緲之外,我們需要這樣一種自信:即使不完美,也要活出本色,也能為自己而活!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信心究竟源于我們的強大,還是我們的不完美?這是一個問題!伴隨我們一生的問題。困擾著每個人。太多人因為渴望強大,而不可自拔。解決這個問題,苛責內心,需要再認識一下所謂的自己。個體需要一面心靈的鏡子,來凝視,何為強大?哪算弱小?我們經常會聽到一種貶低,“你的心理有問題。”或者“你的精神不健康。”呵呵,其實,如果有心理學常識,會懂得,這樣的話毫無意義,不名一文。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心理絕對健康的人存在。只有智力障礙者才沒有心理問題,只有精神病人才覺得自己完全健康。所以,自恃心理沒有任何問題的人,不是弱智,就是瘋子;抑或是純粹的自大者。可見,判斷自身強弱,必先自思其過,這是心理關口!先承認,我們有問題。因為我們每個人確確實實都有問題!有問題不可怕,不愿承認自己有問題,才可怕!所以“你有問題。”這句話不是貶低,而是褒揚!說明我們是活生生的人。
心靈的鏡子,可以自清,也可自濁。要坦然,不要糾結。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之處,“天生我材”是一種賦予。但時間,具有成長和沉淪的雙重性,當我們學會了標榜和虛榮。我們不再看重自己做到了什么?而是強調已經做過了什么。刻意的自我保護,訴諸旁人,我只是做了自己認為對的事。真的是如此嗎?我曾經說過,面對自己不可以虛偽,那會令你無可救藥。一個人究竟長于何處?強于何處?優于何處?不是自己告訴自己的,更不是別人告訴你的。而是在歲月磨礪千百遍后,默默付出,不思索取,堅持抵下,忘我投入,鋒利方出,強者自強!所以,強大一定是和艱辛痛苦為伴的。否則,擁有天賦就等于自我逃避。那樣的優勢,是廉價的。
不可否認,我們每個人都會逃避。累了,痛了,厭煩了,看淡了,不可承受了,我們都試圖隱藏自己。但是,即使選擇逃避,也絕不可以觸碰內心最尊貴最敏感的那個部分!避風的港灣,不可以用自己擅長的事,不可以用自己喜歡的人。只想躲進自己的世界,不愿意開錨起航,不愿意負重前行,一旦貪戀溫柔鄉的顧護,只會習慣懶惰和回避,只會讓你的喜歡和長處,不再喜歡,不再擅長!終有一天,意志消耗,信心全無。如果用自己身邊的可敬可親的人當做港灣,逃避責任,宣泄情緒,否認問題,尋找借口,那丟失的不僅是信心,還有善良和真誠。“親者快,仇者痛。”變成“親者痛,仇者快。”更不要狡辯道德和客觀,那就真的是虛偽了。我們仔細審視自己,如果自己不好,也不許別人好。那我們,是不是不堪為人?
現實即是如此,通常我們同意了自己的卑微,放棄了優秀的“我”,去做另一個自己也不喜歡的“我”。所以,永遠不要認為,信心源自于我們的強大!恰恰相反,信心,本就源自于我們的不完美!不完美,才能有意愿改變自己,才能有意愿不斷求索,才需要信心,支撐你不停留在原地!
其一,“不向外求”。
我的一個學生,數學成績很好,數學考得好,并不會提高他的自信。相反,他語文不好,如果語文成績考得好,就提高了他的自信。對這個同學而言,數學重要,還是語文重要?我們總是生活在別人的眼光里,我們總是渴望被表揚,被認可,被需要。我們總是彰顯自己的優點,隱匿自己的缺點。可是,生活很無情。你容易被記住的,永遠是最短的短板;決定你信心的,正是這塊短板。所以信心,一定源自于不完美!落后掙扎又力不從心時,就像溺水,總想有一根救命稻草,拉自己一把。總想求助師長,求助親人,求助外界的幫助。關注可以提高效率,愛護可以維系情緒,補課可以提高成績,游戲可以放松心境,陪伴可以改善關系,當一切都順其自然以后,信心在那里?!都是枉然!此刻,那些“天生我材”的說法在黯然的自我固置中,變成了某種自嘲。昏天黑地地尋找理由,反反復復地自我辯解,那沒有意義!說過了,強者自強!信心,需要“向內求!”
“未經你的同意,誰能令你自卑?”面對人生,你不必所有的事都信心滿滿。但是攙扶絕不是自我救贖。一條人人都懂的規則:哪里跌倒,哪里爬起來!“向內求”就是恪守真實和美好,從鏡子里看到自己,看到不完美。修整缺陷,去苑陳錯,不用修飾,不要美顏。要最真實的自己!灰霾幾度,濃霧幾重,都是過眼云煙,只要你愿意去撥云見日。如果你每次都期望讓長處看上去更長,實際上只會讓短處看上去更短!不要耗費時間,在別人面前證明自己。要在自己的內心,消融那種妄自菲薄,即使是笨拙地爬行,也要奮力向前!真正的愛惜自己,是若干年后,不對自己說“對不起”。跌倒,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信心再次站起!有信心,就去克服那心頭纏繞往復的不甘!就去做和昨天不一樣的自己!就去放開捆綁自己的繩索!就去給自己現實的目標,不是自欺欺人和得過且過。如此的你,再跌倒,會再站起!
其二,“胸懷斗志。”
子曰:“君子道者三,我無能焉,仁者不憂,智者不惑,勇者不懼。”窺探自己的內心,需要違逆情緒的板滯,你對自己求索的沖動,會被已有的不信任淡化。就像在高原烹煮咖啡,沸騰不代表濃郁。一旦懷疑了,就很難再信任。“向內求”也變得不可能。所以,永遠不要對自己說:“我做不到,我努力了,我還是做不到。”通常,你做不到,不是因為你不夠努力,而是因為方法錯了。尋找對的方法,僅僅依靠疲勞自己的心靈,是不行的。一個壞的循環,淪落其中,最明顯的特征,是道理全都懂,就是無法改變。這不是因為我們平庸,而是因為我們沒有了“斗志”。世間,沒有純粹的仁者和智者。孔子亦向范丹借糧,孔明也會兵敗街亭。我們不會把不夠高尚或者不夠聰明,作為沒有信心的借口。我們臨戰前退縮了,只可能是因為,我們沒有了斗志。逆反,并不是故意要去對抗,而是因為緊張和自尊危機。說我行我就是不行,說我不行我還是不行。我個人其實覺得這挺可愛的:)但是,信心不可能這樣建立。應該是,不管你們說我行不行,我都努力讓自己變好。這就叫做“斗志”。真正的“勇者不懼”是柔軟的!是明明知道敵強我弱,明明知道困難重重,內心充滿畏懼,身體精疲力盡,卻還敢于告訴自己,我不言敗,不到最后,我不言棄。真實而殘酷的競爭里,有信心,就沒有失敗者。不可以固執地把自己懸空在偽裝的平靜里,因為那是徹徹底底的喪失斗志。如果,戰斗就要打響,騎兵沒有馬鞍,步兵沒有刀劍,弓箭手沒有翎羽,只有炊事班的饅頭蒸的又白又熱,能勝利嗎?吃飽了,也全是逃兵。擁有斗志,就要敢于馬不離鞍,人不卸甲,弓上弦,刀出鞘,就是餓著肚子,也不聽廢話,一聲令下,全力沖鋒。
好了,一堆道理,挺煩人的,不說了。我們說說心里話:)再好的文字也不能越過現實,說的好聽沒用。生活,工作,讀書都是一樣的。一個坎接著一個坎,沒有捷徑。要克服,就能改變。不能只做從前的自己,要做更好的自己。而且不是做給別人看的,是讓自己認可的自己。這樣才會有信心。既然我們不是獵豹,我們就做蝸牛。慢慢往前爬,方向對就不怕。前進一點點也是前進,不必在乎別人怎么看,更不必在乎別人怎么說,堅持就好。找到一個最渴望突破的短板,向前挪一點,再向前挪一點。集中精神,就挪這個點,不要面面俱到,只會事半功倍。很累,又沒有效率。我們在雜亂無章沒有頭緒時,最容易人云亦云失去方向。所以,先看看前面的路,安靜地想一下自己的處境,不逃避,不迷惘,再反思自己的今天,是不是停留在原地?深吸一口氣,放松,繼續向前走。
這就是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