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讓自己的生命有更多可能——《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讀書筆記
繼《拆掉思維里的墻》后,古典老師又出了一本關于職業(yè)、人生的大作《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每本書都有它的思想密度,無疑這是一本高密度、大開腦洞的書。
一、全書主題
全書圍繞著人生、職業(yè)有什么可能展開。在這變化越來越快的世界,有的人遇見人生,隨遇而安,但可能遇不見;有的人定位人生,做好職業(yè)規(guī)劃,但有可能定不準;而在這個定不下來的年代,修煉和創(chuàng)造人生成為了最好的策略。他認為最好的人生就是在熱愛的領域里努力地玩;成長,就是長成為自己的樣子。這是一段漫長、艱辛又神奇的經(jīng)歷。在這樣的人生里,每個人先把自己修煉成生活的高手,然后用自己的獨特天賦、不同的方式,追尋自己領悟的人生意義,在熱愛的領域努力地玩,活出最喜歡的人生。
二、生涯三葉草
而支撐這個過程的三個要素就是:興趣、能力、價值觀。興趣產(chǎn)生快樂,努力產(chǎn)生能力,而價值觀則幫你發(fā)現(xiàn)熱愛的領域。這是三種最重要的管理生命的能力。古典老師總結為“生涯三葉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涯三葉草。我們先對某個領域感興趣,然后在興趣的指引下,鍛煉自己的能力,最后選擇符合自己價值觀的那條路走下去。修煉自己的興趣、提升自己的通知打磨自己的價值觀,找到自我實現(xiàn)的平臺,在現(xiàn)實的生活中,收獲快樂、成就和幸福的人生。幸福是一種能力。轉動自己的三葉草,掌控自己的人生。你真正能控制和衡量的,是自己的三葉草轉動的方向和節(jié)奏,成功就是越走越近。
接下來,古典老師分別對三要素進行了論述。
三、興趣
他認為興趣更多的是一種自我技能,能夠通過后天培養(yǎng),慢慢養(yǎng)成。而我們之所以找不到自己的興趣,往往是因為我們一是太“有用”,二是沉迷于感官興趣,三是未堅持。并提出了興趣金字塔模型,第一層是感官上的興趣,玩完就忘,不深究,如喜歡看電影;第二層是自覺興趣,會去研究感官背后的知識、原理等,如一些影評家;第三層是潛在興趣,與自己的價值觀相結合,成為一生的志趣,如電影從業(yè)者。這也是為什么我對書法有興趣,卻寫不好;對圍棋有興趣,卻下不好。所以我們要培養(yǎng)自己的一項長期的興趣,不能只停留在感官上,應該在感覺還沒有消失前,對某項事情進行深入的了解和學習,直到把它和自己的價值觀或天賦結合在一起。
四、價值觀
這一章我覺得是全書最燒腦的,也是讓我從看書到現(xiàn)在很糾結的一章,因為自己的價值觀是成長過程中形成的,而不是想明白的,并且這章內(nèi)容也較多。
他認為:每一個人內(nèi)心里潛在的更好的自己的樣子,叫自我概念。把真實的自我和自我概念對比,覺得不滿足。現(xiàn)在的自我與希望的自我之間會產(chǎn)生空洞,叫成長的空洞。看到自己的成長空洞,了解這些洞需要用什么填,在有限的資源中按照什么順序去填,就是找回自己、理解自己、成長為自己的過程。
但很多人都在玩一個假我的游戲,用一些虛假的東西去填成長空洞。比如為了獲得父母的認同,而放棄真愛或是放棄想要的工作等。因為真我的游戲總是以痛苦開頭,見效不快,卻能帶來長久的寧靜與內(nèi)心強大。找回真我的故事往往從移開填充物開始,讓空洞展現(xiàn),然后讓真實的自我從洞底生長起來。失去、痛苦、面對、追尋、重獲,這就是所有成長的腳本,找到真我亦即找到價值觀的過程。
價值觀就是你關于人生里什么“更重要”、更加“值得”的一系列觀點。當你決定你希望成為什么樣的人的時候,你就確定了什么對你的生命有“價值”、什么是“值得”做的;當很多事情都值得做的時候,你必須選出“最值得的”,這就是你的”價值觀“。
五、能力
我認為這一章是能馬上實踐,看到效果的一章。自己以前學習基本上以看書為主,并且有幾個缺陷,一個是看了就忘,記住的并不多;第二個是記住的也不會用;第三個是即使在實際中用也效果不好,不熟練。現(xiàn)在想來,這種學習法實在是最最底層的學習。古典老師把一個人的競爭力分成了四個階段:知識、技能、資源、才干(書中沒有包括資源層面,這是在網(wǎng)課中新加的一個層面),從而建立了一個競爭力金字塔模型(老師很喜歡用金字塔呀,有木有!)。知識是最低階的能力,通過學習掌握。而擁有知識的人干不過一個擁有技能的人,正如一個掌握了演講所有知識的人,卻不如一個講了一年課的人會講一樣。技能通過不斷的刻意練習提高。天才都是不斷地刻意練習出來的。(關于技能提高這一點,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和《異類》兩本書)。一個人有技能了就一定有競爭力了嗎?不會,只有被資源識別了的技能才會有競爭力。中國好歌曲讓我們認識了多少有音樂創(chuàng)作才能的人,但他們有的人以前沒有被大家所知,所以發(fā)展可能還沒有一些創(chuàng)作能力稍差的音樂人好。最頂端的競爭力就是一個人才干,融入自己天賦和特性的技能,一種獨一無二、無可替代的技能,如喬丹的籃球能力、如周杰倫作曲能力。
所以,自己以前的學習效果不好,原來根本沒有使用正確的打開方式。知識要學,技能要練,練好后要不斷去展示,為資源為知,再結合自己的天賦,才能練出絕世武功。
六、關于成功
世面上有很多成功學的書,而且起一些非常具有誘惑的名字,什么“成功人士必備的幾項技能”、“成功不可不知的秘密”等,這些你都信嗎?成功人士在成功后,頂著光環(huán),說些與成功相關品質(zhì),往往不會說背后的辛酸,以及很多無法說出來的無奈和方法,更多是很多因素連他們自己也不知道。古典老師在這章講了關于成功的一些事。他把一個的職業(yè)發(fā)展分為內(nèi)、外兩條線。外職業(yè)生涯就是外顯的職位、光環(huán),內(nèi)職業(yè)生涯就是內(nèi)含的能力。成功學大多講的就是外職業(yè)生涯,再伴以大量的雞血,讓你有三分鐘熱情,完了你還是你,還是不知道怎么做。成功可以復制,但沒法粘貼。比起外職業(yè)生涯來說,我們更應該關注自己的內(nèi)職業(yè)生涯,我們應該學習什么樣的知識、練習什么樣的技能,以支撐自己的外部職業(yè)發(fā)展。成功的故事可以多聽,但不能全信。成功的建議要少聽,用自己的方式做就最好。
我總結的成功=努力*天賦+機遇+資源。一個人的天賦基本不會有太大改變,機遇可遇不可求,而資源基本看出生,所以我們能控制往往只有自己的努力。努力了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即使機遇、資源來時,也會抓不住。比沒有機遇更可悲的是,機遇來時,我們卻抓不住。
這章古典老師說了一個比較個人的觀點,他認為一個人的貧與富往往不是因為這個人不努力,而是這個人出身,沒有了相對的機遇和資源。窮人有時候比相像的更要努力,但環(huán)境限制了他們的發(fā)展。所以,我們在對待一些沒有我們過得好人的時候,請多給予一些同情與關懷。
七、生命維度
事業(yè)上的成功只是人生的其中一個維度。古典老師在這章把人生分成了四個維度,分別是事業(yè)上的高度、專業(yè)上的深度、人際關系上的寬度和對生命的溫度。我們總是在追求我們想要的維度,有的人追求事業(yè)與專業(yè),就沒了時間陪家人、朋友;有的人花更多的時間陪家人朋友,就沒了時間發(fā)展自己的事業(yè);有的人追求專業(yè)上的深度,往往事業(yè)上并不成功。人并不能每個維度都做到極致。如果每個維度滿分是10分,我們的人生只有32分可以分配。是的,我們的人生并不完美,但我們總有選擇的自由。我們可以選擇自己追求的維度,實現(xiàn)人生的可能。
現(xiàn)在想起來以前在學習里只追求高分數(shù)的教育其實是很可悲的。因為人生有多種可能,標準答案往往產(chǎn)生標準笨蛋。很多成績好的人只是把應該發(fā)展其它維度的時間和資源強加在了學習上。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分配的權利,但這選擇然并卵。這學習只是針對考試的學習,學習到不是知識,而是考試,更不用說能力。
八、生涯三階段
理想就是未來的現(xiàn)實。這章講了怎么從現(xiàn)在的現(xiàn)實走向自己未來的現(xiàn)實。途徑就是生涯三階段:生存期、發(fā)展期和事業(yè)期。首先找份工作讓自己能生存下來;再通過學習、鍛煉提高自己的能力,既得職業(yè)發(fā)展;最后進入自己的事業(yè)期,實現(xiàn)理想。大部分牛人基本都是這么個套路。古典老師在這章深度分析了魯迅(公務員—教授—作家)、李開復(助理教授—蘋果—SGI—微軟—創(chuàng)新工廠)、周杰倫(餐廳打工—音樂助理—寫自己的歌—成為歌手)。
世界上沒有現(xiàn)成的夢想,如果想要,自己造一個。
好吧,我信了。我掙扎生存線,努力求發(fā)展,早日創(chuàng)事業(yè)。
九、古典老師的信
最后一章,有愛的古典老師給每一類人寫了一封信。分別是寫給苦難中、憤怒、裝睡、怕走彎路、不完美、追求自由、追求人生意義的你。前面干貨太多,這部分稍稍伴了點雞湯,從中能感受到古典老師的睿智和強大的正能量。有興趣的同鞋,自己去切身感受吧。
最后把古典老師寫給他女兒彎彎的信中的一句話送給大家:
記得要活得精彩,活得認真,跟自己比。
愿你過上我從未看見與理解的生活。
愿你的生命有無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