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一種難以捉摸的東西,早上起來感覺明明擁有大把的時間可以享用,一天下來,感覺空落落的。大致一想一天的收獲確實少得可憐,時間都去哪了,不由得讓我在紙上列了一個清單,來判斷一下自己的時間是如何溜走的:
如果把我這一天的時間根據(jù)這段時間消費后我是否感到有收獲與滿足感大致分一下類,大致分為三類:
一、感覺有意義,讓自己感到充實的:早上6:00起床,起來之后去跑步,直到七點;
花費20min整理一些成語;花費23min刷扇貝單詞;下午花一個小時健身;以及現(xiàn)在的碼字。
二、感到比較有意義,因為是生活不可缺少的:去超市給褲子修邊、采購必需品、午休、洗衣服
三、感覺無意義,甚至有點懊悔的:吃完早飯近9:00-11:00的時間里,手里抱著《會計基礎》卻除了兩個基本概念沒有任何收獲,效率幾乎為零;午休醒了以后發(fā)呆時間;下午近2h的電腦游戲時間。
真可謂是二八法則,第一大類里的時間差不多百分之二十,剩下百分之八十的時間除卻吃睡基本上都是游蕩狀態(tài)或效率近乎為零的狀態(tài) 。可一天下來,我大腦竟然還覺得很忙碌,什么占據(jù)了我的思想,讓我的效率如此的不忍直視?從第三類開刀剖析:
原本準備學習會計知識的時間,被自己生生waste掉,仔細回憶發(fā)現(xiàn)與刷手機有關,(PS:此處可配上當時心理活動“打開知乎看一看上面的牛人是如何刷CPA的,這不算浪費時間”然而看著看著就沉浸其中,無法自拔,猛回頭時間已如飛鳥掠過);另發(fā)呆時間也是一種奢侈的浪費,這其中會有親人朋友的打擾等因素;再就是時間在吃睡過程中的不必要延長,午休睡眠40min可以的,卻耍手機醒后磨磨唧唧拉長了近兩倍。
根據(jù)以上分析,時間的利用可以從二三類里面在擠出來:一方面通過集中注意力提高執(zhí)行力嚴格自我任務標準自己時間使用效率(比如看書前列一個大概計劃,在時間不會被打斷情況下我這次要看多少頁,并在看后列出本次閱讀的提綱,而不是草草翻閱了事);另一方面通過自我約束監(jiān)督規(guī)避不必要的時間(為了不刷手機把手機暫時靜音,提前告訴親友我這個時間段我要做些事,待會兒找你聊等,為自己的午休定一個合適的標準,而不是暈頭睡過去等)
Hey time, I must catch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