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訂閱的李笑來《通往財富自由之路》,這周他拋出一個問題:
什么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呢?
我一開始以為是創造,結果發現還挺接近(非常遠)的,都是兩個字,“選擇”。
不知道自己從什么時候開始,一起床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摸手機,睡覺之前也是在那里看手機,上班的時候沒事也會看看手機,回家在看電視的時候也會看看手機,手機不知道為什么好像變成最重要的事情一樣,沒事就看看它,只要它安好,我就安心的開始刷手機了。有了這個習慣以后,本來是有事情要用手機的,但是當自己一開始用的時候,就變成一種娛樂休閑狀態,完全把自己一開始要用手機的事情給忘記了。真的是刷了一會才醒目過來,等一下,我剛才要干嘛來著?這是一個自己的毛病,分享給大家,千萬別犯像我這樣的錯。
其實人生的頭等大事是無非就是那么幾樣,選擇什么大學,畢業后去什么公司,然后找什么樣的結婚對象,能力提升后如何創業,積累資本后投資什么公司。從而看出,選擇還真不是一件容易做的事情。
在《超預測》書里,就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在英國的一個單身漢,Peter,猜測他自己在倫敦成功對口的女人會有多少。
在倫敦的:6百萬
女的(50%):3百萬
適合的年齡段的(20%):60萬
大學畢業的(26%):14.4萬
他喜歡的(5%):7.2千
別人喜歡他的(5%): 360
兩個人相處的來的(10%):36人
那么如果他能在這個城市里,找到這36個人,其實還是可能找到屬于他的真愛的,聽起來挺難,但也不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事。
如果選擇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是要靠什么來判斷呢?通過以下的問問題方式來找出來:
1. 什么對我很重要
2. 什么對我更重要
3. 什么對我最重要
知道了什么對自己最重要以后,生活上就會少一些糾結,因為在很多完全沒有關系的問題上,是可以用大智若愚地態度對待的,所以省下來的時間就可以干對自己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很后悔,為什么現在才反應過來什么是最重要的事情,千萬別,誰沒有個傻x的青春呢。現在開始也不晚,醫學這么發達,基因都可以編輯。保不住人類衰老的基因被拿掉以后,活到100歲會變成常態呢。
巴菲特在投資上其實和上面的英國的單身漢Peter挺像的:
1. 能看懂的生意
2. 能看到10年后公司的競爭力
3. 好的管理層
4. 可以接受的價格
他主動選了這4個選擇,其實幫助他把大部分的時間花在了他了解的行業上。就像他最近投資的航天股票,他曾經在01年報上公開表示,在這個行業的慘烈競爭。但是,最近在2016年9月底,他開始大舉買入美國最大的4家航空企業。
這次為什么不同了呢?行業的競爭已經接近尾聲,大公司已經只剩幾家,并且需要大量投資飛機的時間也過去了,石油作為飛機的成本處在歷年的50%。再加上伯克希爾在15年花了320億美金買了最大的飛機引擎供應商Precision Castparts,讓他學到了更多關于航天行業。
到底什么對我最重要呢?這個是個好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