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表達對考試這只惡獸的厭惡和仇恨,我特意去問了下度娘。“中國是考試的發(fā)祥地。作為一個文化早熟型的國家,考試制度的最早淵源可以追述到夏商周時期。1910年出版的《大英百科全書》第11版‘考試’條說:‘在歷史上,最早的考試制度是中國用考試來選拔行政官員的制度……’看來,考試的確是中國人的一大發(fā)明。
自古以來,中國就很重視人才的選拔,而人類選才的方法不外乎兩類:一為推薦,二為考試。推薦有如相馬,考試則如賽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常無。如果未受到推薦者的青睞,不少千里馬可能老死于槽櫪之間……”
三千多年來,我們還在沿襲老祖宗發(fā)明的考試這個鬼,并演化成各種形式。不能不說這個鬼為我們甄選了人才,在檢測考試者對某方面知識或技能的掌握程度等方面的確立下汗馬功勞。但是,今天我要吐槽兩件有關(guān)考試的啼笑皆非的親身經(jīng)歷。
寶貝二年級,為了今日期中考試,昨晚做完老師的作業(yè),小朋友又被我威逼利誘多做了幾道題。其中有一道應(yīng)用題大概是一根繩子對折三次后每段長多少的題又做錯了,反復(fù)講反復(fù)說反復(fù)叮囑又反復(fù)練習(xí)了三遍類似題目,告訴她這種題一定不可以再錯了,小朋友表現(xiàn)很乖,今天信心滿滿去上學(xué)了。
可是我卻從送她進校門之后就庸俗的掛念她的成績。按捺不住好奇心和拼媽的好勝心,我沒忍住給老師打電話詢問。 數(shù)學(xué)94,不好不壞的樣子,但數(shù)學(xué)老師告訴我,我家奇葩小妞在做完所有的題目后,不知道是太無聊還是題目太出乎她的意料,人家竟然自己在試卷最后出了一道應(yīng)用題,恰恰就是昨晚反復(fù)提及的折繩子的題!而且還工工整整列出算式并計算出答案,我不知道笑點在哪里,總之,我在電話里失態(tài)了,笑得很過分!笑的好無奈!
語文89,算很差的分數(shù),我沒好意思多問老師,回來默默幫孩子分析試卷,原來作文15分的題減掉了7分!為啥呢?仔細一看,作文是看圖說話,圖上在大雨中,除了小貓還畫著小雞,烏龜,小鴨,青蛙。問小貓的傘借給誰?正常人都會寫,當(dāng)然給小雞了,其他動物都不怕水呀!可是,我那奇葩魔女先分析了四只動物的體重,然后讓最重的烏龜在最下面,背著其他三只動物,共打一把傘回家了……不知道諸位圍觀的各位作何感想,我為啥覺得這本是一副很溫馨的畫面啊,四只小動物互幫互愛,還有對體重的理智分析,對事情的處理方式都是動了一番腦筋,為什么這樣的想象就一定要比固定答案把傘借給小雞差呢而狠狠扣分呢?我又沒忍住笑,笑到肚子好痛,眼淚橫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