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七點,閨女萌萌地說我要起床了。我把被子一蒙頭:去找你爸。
閨女于是爬起來穿好衣服,去爸爸床前唱歌:寶貝,起床了……然后爺倆出去吃早餐、玩。
我睡到自然醒,穿著生日那天閨女給我買的衣服,突然覺得美好。
生日那天我其實有點憂傷,到這個年紀過生日多少有點憂傷。我爸說要不你去買點衣服啥的。閨女蹭地翻出她的壓歲錢:我給你買,媽媽,我給你買。
不感動是不可能的,畢竟她過生日我都沒給她買過衣服。
以過年的名義回娘家呆了三個月,回青島的時候,老公不聲不響跑到濰坊去接我們。彼時我正在吃鴨下巴,濰坊經停,看見月臺上的他,自己的下巴快掉下來了。
不感動是不可能的,哪怕他更多的原因是怕我帶著閨女扛不動行李箱,畢竟我闖蕩江湖三十幾年,枕風宿雪、從來都是體力擔當。
回到家,看著家里的模樣,我大概對他的心理有了點了解:任誰把家里搞成這個樣子,也會盼著老婆趕緊回來。
花幾天功夫擦擦洗洗,心里又對婚姻多了一點理解。
嫁漢嫁漢,穿衣吃飯,我不管工作還是離職,在家里總是伸手拿錢的那個。至于老公的收入高低,反正普通百姓家,不富有也沒餓死。
以前年輕氣盛,總覺得在經濟上我有收入就是獨立、就是天大的事情,可其實,在一個家里,哪有那么多獨立不獨立,誰不是牽牽絆絆?你做這個多一點,我做那個多一點,你這方面照顧我,我那方面看護你。
比如以前偶爾聊天老公提一句賺錢不易花錢容易這種話題,不知道會不會有姐妹和我一樣要么爆炸要么郁悶憋屈:花你多少錢了?這么叨叨。然后開始上下五千年地擴展。其實人家未必就是不愿意讓你花錢,而是真實的聊天,就現在這個社會,這個話題是放之四海皆同感的好話題,怎么就不能和自己老婆說了?
說到底還是內心惶恐。就像我心里知道我做菜是難吃的,以前每次做菜都提心吊膽,但凡被評價一句不好吃,內心頓時抓狂:“愛吃吃啊,不吃拉倒啊,自己去做啊……”現在就不一樣了。反正我已經盡力了,所以很淡定,能優化就優化,不能優化的話:“你愛吃吃,不吃拉倒啊,自己去做啊……”
所以現在開始明白,所謂獨立,可能經濟有輔助作用,但是真正的獨立來自內心的勇氣和認知。而理解和包容,正是獨立的一種體現。
閨女突然點著她腿上的小痣說媽媽我這有個小星星,又看著我的臉:你的臉上也有小星星呢。好喜歡啊。
我一度被困擾想點掉又很糾結的痣,就這么被萌萌地治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