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ril4留言
去年因參與了錘子的風利投資,曾經下載過風利app,最記得進入軟件首篇便是笑來老師于2016年7月22日發出的<把自己當做創業公司>(應該是閱讀量最高所以排在第一位),右邊的一排圖標全都是同一個成長的圖標。不得不說里面的文章都是精華.
很慚愧,我到現在還沒有看老師推薦的那本書Reid Hoffman<The Start-Up of You> .其實最主要原因是當時這篇文章我有好多概念是理解不清的,也不知道怎么辦,于是直接選擇了放棄。
文中提到如果把自己當做創業公司的話,自己就應該具備一些特質以及該怎么做。現在重新去回看這篇文章,發現專欄真是好啊,把里面總結的每一段給你拆開后天天細講。每一段藍色的字都成為框架,我因為專欄才有了一絲熟悉感。結合這周內容對比再看一遍,發現老師的系統真真切切是在不斷的升級啊,昨日首發成長率的概念!有“創見”!
謝謝老師額外的禮物---鼓勵,But it's easier said than done.繼續走走看。
PS:為了加深印象,在此摘抄老師寫的<把自己當作創業公司>部分內容:
你要常常審視自己的理想----就是要有"創見",那理想是不是具備可實現價值--當然不一定是商業價值,但商業價值也確實是最客觀的衡量方式之一.它要足夠偉大,它要足夠現實.
把自己培養成聰明的人,不僅要特立獨行,還要正確地特立獨行.
對個體來說,最重要的指標只有一個:成長.要了解自己,要想辦法能夠正確地感知這個世界,自己要有靈魂.可以不用低調,但要消磨自己沒必要的所謂的自尊.
選擇去做不能規模化的事情---這個建議不稀奇,但牛人想的都一樣,巴菲特的措辭是:
"只做沒有捷徑的事情."
......
不斷學習,與聰明人為伍,不斷地動手做事做東西,慎重選擇朋友,果斷離開那些沒必要的所謂朋友.篤信簡單的道理,做稍微復雜一點的事兒.
去該去的地方,每天都要花時間思考未來,做事要像自己的雇傭兵,想事兒要像自己的傳教士.做事可以拼命,但不能累垮,要悠著點.
學會銷售.錘煉自己的溝通能力.不僅能夠說服他人,還要仔細琢磨自己聽得懂建議的能力.時時刻刻都要認真審視自己,如果自己做的不好,要第一個知道.
沒有什么比思考能力更重要.清楚深入地思考,會讓你預防莫名其妙的災難.要常常舉一反三,要常常提煉自己的思想---雖然這很不容易.
所謂執行力,其實本質上還是思考能力.想清楚明白的人,自然而然就做對了--對他們這事兒在那個節點上沒有多難.執行力差,只不過是因為不知道應該干什么而已.
不要"跟著感覺走",所謂的成長,就是不斷發現自己的直覺實際上是錯誤的過程.預先知道自己既然選擇了快速成長,自己就是活在黑洞里的人,跟別人不一樣.永遠不找借口,時刻正確反思自己的成功和失敗.
總之,會不會飛沒有關系,但最好做一個不可或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