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時,聽到牛奶咖啡唱: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當時只是稍感憂傷,聽聽就過去了。
十年后,經歷職場,經歷婚姻,經歷生子,又聽這首歌,直擊心扉。
成年人的世界,好像都很辛苦,卻不會在朋友圈表現出來。唯有到了每年一度的兒童節,才大肆宣揚,配一張圖片:祝自己兒童節快樂!
看到的朋友,點個贊,回一句:也祝自己兒童節快樂!
就跟那些老套的祝福語一樣,新年快樂,生日快樂,健康長壽,事事順心,萬事如意。我們祝愿,表明我們內心缺乏這些。
不過,現在的時代真的很好。起碼,我們還有朋友圈可以宣泄,還可以借著兒童節再皮一下,希望自己像小孩子一樣——活波可愛,無憂無慮。
二十多年前,我們這一批成年人,還是小孩子。那時我們的快樂,是現在朋友圈里要實現的愿望。二十多年了,很多記憶已經模糊,卻還記得,我的童年,很快樂。
今天看到網上的一個采訪:小時候最想要的禮物是什么?
鞠紅川:我小時候很想要一把吉他。六年級才給買。
仝卓:我特想要鐵膽火車。
蔡程昱:最想吃肯德基。
高天鶴:我最想要溜溜球。
這些東西,聽起來很陌生。小時候的我,是沒有聽過這些的。
我的記憶中似乎沒有兒童節。然而,每天都如今天過節的小孩子一樣開心。
小時候,家里有一個茶杯。里面裝著零錢。
我從里面拿過兩次,到村頭的小賣部,買一包方便面,名字叫熊毅武方便面。面餅捏碎,調料包用牙齒咬個小口,倒入一些,捏住袋子口晃一晃,唇齒留香。剩下的調料拿回家,就著母親烙的餅,很美味。
如若到了現在這個季節,一個騎著大梁自行車的爺爺,走街串巷,吆喝著:冰棍來啦!一毛錢一根!
我們一家人正坐在院子里的大樹下乘涼,我家的豬躺在地上,很悠閑地哼哼。母親提前在地上倒一灘水,我用腳踢它屁股一下,它就躺下了。等著我給它撓癢癢。
母親聽見吆喝聲,讓我去茶杯里取出一毛錢,買來一根冰棍,跟姐姐一人一半。實際上,是沒法分開的,我們一人一口,很滿足。
那時候,想著,夏天的每一日,如果可以吃到一根冰棍,多好!
前幾天,去批發市場買回來二十根冰棍,好看的包裝,黑色的巧克力,還有黑芝麻,卻感覺越吃越渴,就如人的欲望一樣,無法滿足。
那時候的每一天都很快樂,不知道還有禮物這個詞。
四年級,老師帶我們去春游。
帶上鍋碗,面條,菜。由個子高一些的男生背著。老師說一個很新鮮的詞:野炊。到離學校十幾里地之外的一條河附近,人稱“百樹溝”。
一路下坡,路很狹窄。一面是地,一面是深溝。正是春天,百花盛開,滿目綠色。在沒有到達地點之前,就聽到瀑布的聲音。
村里是缺水的。大家聽到水聲都很興奮。
百樹溝,里面超過上百種樹木而得名,全部是自然生長的。我們要到里面去,很艱難。那里是沒有路的,到處是荊棘叢生。
老師攙著大孩子,大孩子攙著小孩子,終于進入。
看到一條小溪,潺潺經過。找不到源頭。老師安排任務:他去抓蛇,大孩子去抓螃蟹,小孩子可以跑著玩。
我們女孩子沿著溪水往里走,很多種樹木,叫不上名字。竟然看到一頭牛,還有一戶人家。后來,讀到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總是想到那個百樹溝。
午餐,有炒蛇肉,我是不敢吃的,可是有人說吃了蛇肉腰會變軟,于是嘗了一段。有炒螃蟹,很香。主食是面條。樹林里不缺柴火,帶有火柴,一點就著。水,是山上接的泉水,清涼而甘甜。
那天的春游,是唯一一次有儀式感的出游。
我記得,老師抓蛇的樣子,酷酷的,超厲害。我記得,那個攙著我走過雜草叢生的大哥哥。我記得那頭牛,就像《新白娘子傳奇》中開頭的那頭牛。
二零一六年,春節回家。三五好友,一起去到那條小河邊。
路已經被拓寬,深谷還在,很多土被挖走了。小河仍在嘩嘩流水,百樹溝的入口已經開放,里面的樹木很少了。那座小屋子,已經廢棄,木頭上掛著蜘蛛網。
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多美好的東西逝去了,自己卻擁有過。
上學也是開心的。
早操,早讀,一節課,回家吃飯。晚上不上晚自習,因為學校沒有燈。
早讀,可以坐在學校任意一個地方。夏天,選院子里陰涼處。冬天,擠在教室里。
現在,每次看到路上小學生背著又大又重的書包,甚至拎著行李箱,甚至戴著眼鏡。覺得孩子們有些可憐。
但,他們生于這個時代,就只能從小努力,否則,就有可能被時代所拋棄。
有時候會想,日子越來越好,怎么覺得生活越來越艱難了呢?
童年是快樂的,是因為小孩子的心,是干凈的。
成年人不快樂,是因為懂得太多,如果所學知識不能夠為自己所運用,煩惱就會越來越多。長大沒有錯 ,錯的是我們不會從生活中獲取快樂。
日子還是要過下去。愿每一個成年人都如朋友圈一樣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