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意義,
或許可以分為兩種:風景和人文
對于不常旅行的人來說,
風景可能是第一位的。
來這看看!
來這看看亂花漸欲的風景亦或是滿足內心的種種臆想。
但對于常常旅行的人,
除了風景則總希望有更深的體會,
得到更多的靈感和召喚,
在他們眼里,
風景所激發的荷爾蒙,
已經遠遠刺激不了他們見多識廣的內心需求。
時間,是生命的魔法師,
銀杏或許可以活千年不死,
但人類活足百歲已然是長壽了,
而一代代的沿襲和傳承才有今天,
因此,對他們來說,
文化的價值遠比風景更重要!
中國有句古話:“一方水土樣一方人。”
無論去哪旅游,
有的人極向往風景,
而有的人極向往生活。
行走在旅途之上,
其實一直在思索一個人問題:
“旅行的意義到底是什么?”
為什么有的地方去一次就夠了,
而有的地方卻想一去再去。
最近,
一直在看一些關于西藏的東西:
起初是為了簡潔,
只是看看,
但是慢慢地才發現,
自己不知不覺已經墜入“深坑”。
西藏,是一個神奇的地方。
藏醫,藏藥,藏香,藏人,
所有跟西藏有關的東西都是一種“神秘感”。
或許,
我可以在挪威看到極光,
如果我想如果足夠幸運,
我在中國的漠河也能看到。
如果我想看美國的66號公路,
在國內,
或許我能夠隨時找到,
10條以上比66號公路更美,
更有味道的公路。
每一次長途旅行,
不僅僅是風景
還有人文。
中國是一個講究風土人情的國家,
無論去哪,
總會遇到條件差的,
資源不好的。
然而,
無論如何住哪住什么樣的環境,
提供的生活如何,
這都不是最重要的。
世界上“最好”永遠不是目標,
因為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重要的不是環境,而是心情。
民風好不好才是關鍵。
每一次長途旅行,
總會留空,
默默地去一到兩個,
不為風景只為人的地方。
7月16日,“蒙古行”成吉思汗博物館,俄羅斯民族村。
8月5日“青海大環線之旅”選擇了莫高窟,
10月1日,“額濟納之旅”西夏王陵,居延海遺址。
11月4日,“徒步騰格里”賀蘭山巖畫博物館+韓美林紀念館。
旅行,
不僅為景而來,
更為尋求一種新的理念和生活方式而來。
風景尤相似,
文化大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