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上,擠在公交車上。一個大約3歲的小男孩在愛心專座區又吵又鬧,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一開始,男孩在椅子上面又是爬又是蹦。公交車在行駛中。他奶奶怕他摔跤,就一直站在他旁邊,雙手圍著椅子。一開始就好言好語的跟他講,不要翻,不要爬,不要…………
但是男孩絲毫沒有理會,估計是見車上的人都看過去。他的奶奶就直接蠻橫的抱著他坐了下來,這時小男孩不樂意了。覺得奶奶搶了他的地方,把奶奶又是踢啊又是罵啊。
因為靠著開門的地方,他奶奶也不敢松手。生怕他從座位掉下去被門夾了。只能抓住他的腿不讓他踢,跟他講小朋友是沒有座位的。
小男孩還是不聽。掙脫了束縛,對奶奶又吼又踢的更激烈了。勢必是要把位置搶回來。奶奶這時也沒有了耐心,對他也又吼又兇又罵。甚至拍打了。
小男孩看奶奶認真了,拼命的哭鬧不停以宣示主權。嘴里嘟囔著奶奶是壞人,叫她滾。再也不要奶奶了。一直說座位是自己的。不是奶奶的。
無奈哭功太厲害,奶奶只有站起來。他又開始爬到玻璃扶手上不停的翻來翻去,嘴里還不停的哭著說,這是我的位置,不要你坐我的位置,你走開。
“看吧,汗水出來了。”奶奶不停的給他擦去汗水,可是小男孩絲毫不理會,只顧自己玩自己的。
于是奶奶又在一旁“恐嚇他”,晚上打電話給你爸爸說,你這么調皮不聽話。
小男孩回擊:“我要給爸爸說,把你抓走。”
婆孫兩就這么一直斗智斗勇的持續到下車,臨走時奶奶還不斷哄孩子。生怕惹他不高興了。
且不論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如何如何,是不是跟爺爺奶奶生活的孩子通病。也不論是否要什么都滿足孩子?想要一個東西就一定要得到。得不到就哭就鬧的行為的對錯。
我反而感嘆,為什么現在的小朋友們都變的如此“優秀”了。
想要的東西就去堅持,使盡渾身解數直到得到。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
勇于表達出自己,哪怕是別人不認可的方式。
而我們成年人隨著我們年齡和知識的增長卻越沒了這些品質,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困難。哪怕是自己喜歡的人和事,都會輕而易舉的放棄。很難清楚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大概是因為:
1、無知者無畏,往往知道的太多越會萎縮不前;
2、顧慮太多,總是想的太多;
3、忽略自己的感受,以為可以忍受,或者說故意忍受;
4、不正視自己的內心需求,無法區分什么想要和不想要;
5、容易受他人和外界影響,從而放棄;
5、不會表達出來。
我們常說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大概就是這個原因吧,回到最初的單純與美好。少些雜念和影響,就會變得純粹。在小朋友的世界里,沒有框架,沒有束縛,沒有外界其他因素影響。往往他們比我們更知道自己,更懂得自己。
365極限訓練第4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