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高中寫一寫歪詩或者騶一點小故事,還有小伙伴封的綽號才女。可是大學之后,離了語文老師和那些陪伴成長的古詩詞,天天和力等物理機械名詞朝夕相處,突然發現。emmmm,發表看法,再也回不到曾經所謂的文藝范兒了。只會喊6666哈哈哈,感覺好悲哀。
圖書館曾貼了標語,腹有詩書氣自華,奈何,大學的放縱,我只學會了酒肉穿腸過,還有轟轟烈烈,浪跡于南京城的大街小巷。也曾向往詩和遠方,在蘇州城的江南水鄉感受詩意。也曾春寒料峭,去西塘,看一看那里的櫻花,春風輕撫下,櫻花花瓣隨風而落,洋洋灑灑,若是少了那擁擠不堪的人群,想必是極美的了。
想走走停停,看遍祖國大好河山,也想擇一城終老,也曾想學微博中某個博主一樣,做古風,好多都只是想想,有太多割舍不下。
曾經看過一篇小言,羨慕里面角色以詩經訴衷腸,似乎有別于一般言情,多了一股子清新。便去書屋買了本詩經。耳熟能詳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自然不必多說。記得里面記錄的狡童,讀罷,好像總有一種酸澀之感,卻也感慨于古人似乎并不古板,相反較之現代人的含蓄矜持,他們似乎感情很奔放,或是外放,喜歡便是喜歡,哪管得其他人的看法。
最喜歡的作者是安如意,她對古文總有自己的看法,說言情也不全是,說講史,似乎又有很多是鄉間傳聞,但是,她筆下的古文解讀,似乎總有一股人情味,不晦澀,不艱深,卻也令人記憶猶新。
或許骨子里還是有那么一點文藝范兒吧,總想寫寫東西,雖然,有時候,感覺寫的時候有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挫敗感,但是堅持下去總會有進步的。
也不知道有沒有人會看,但是親愛的們,有空還是要多看書,書里真的會有你的顏如玉哦。
最近在看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