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分析是人性學,人格鑒賞學,如何面對社會,更好的適應社會,如何讓臉皮更厚,更放松的活著。
一切心理問題都是關系的問題。享受自由的代價是忍受孤獨。對與錯不重要,有用才重要。
人格就是一個人面對社會的態度,積極還是消極。儀式是用來隔離情感的。互相罵一些反而關系更好。僵化的人容易得強迫癥,道德感特別強,不允許自己的齷齪的想法,有完美主義傾向,有的人認為快樂是有罪的,所以不允許自己做美好的,享受的事情。
恐懼是對熱愛的掩飾。
問題生本能和死本能?
突然對于榮格對弗洛伊德的關系有點感觸,原本榮格是弗洛伊德的學生,后來他們兩個人分道揚鑣。這是不是也預示著精神分析里面說的,背叛,其實也是一種成長。或者反過來說可能會更好,就是說成長就意味著對某些東西的背叛。當然這里的背叛指的是最初我在你的門下,我非常信奉你,后來我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你的不同,那么我可以另立門派。
具體內容:
父母與孩子的沖突
一切的心理問題都是關系的問題 。強迫癥,是攻擊性和力比多的壓抑,強迫是隔離行為,也是一種儀式行為,儀式是用來隔離情感的,強迫性洗手行為:洗手是一種象征,洗掉的并不是細菌或臟東西,而是道德上的墮落,也意味著對自身某些部分的不接納。是性沖動與道德之間的沖突。
恐怖癥:恐怖是對熱愛的掩飾,這樣的掩飾來自于早年父母對我們過度的高要求,為了討好母親,使自己假裝,不喜歡這樣的東西,這就是掩蓋。實際使用社會道德替代了自己的真實想法和感受。
嬰兒般的無所不能,通過控制他人來緩解自己的恐懼。早年嬰兒狀態通過自己的無助強大控制媽媽,如果不能控制媽媽,我就要死掉這些強大的控制,在一個沒有成長好的人格里,就固著在那里。
焦慮:一原始焦慮即死亡焦慮。害怕自身破碎,擔心邊界被突破。如疑病癥,這樣的焦慮來自于早年嬰兒狀態時,幻想自己突然沒有了,媽媽不見了,后期沒有通過良好的關系,修復到更加成熟的焦慮狀態中。二成熟的焦慮,害怕喪失客體或客體之愛。一個人的焦慮發展到這個階段,表示已經到神經癥水平是個健康人,輕度的成熟焦慮,對客體有適當的推動作用。
完全沒有焦慮的所謂的人本主義中的自我實現的人,他們的特點是喪失創造和生活動力。
每步成長都跟哀傷在一起,成長的力量或能力直接等于哀傷的能力,很多的儀式都是對過去的哀傷,中年危機與青春期都是哀傷的過程,也是成長的過程。
情感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感受,另一個是跟這個感受捆綁的認知。有三種情感:焦慮,恐懼,抑郁。抑郁是糟糕的事情已經發生、恐懼是糟糕的事情正在發生、而焦慮是糟糕的事情將要發生,是過程的一種情感體驗加上認知,所有的情感都如此。在我們的感受和認知同時出現的時候,這就是一個健康的,或者是一個整合的狀態,就沒有被壓抑的部分。如果兩者都被壓抑,沒有情緒反應,也沒有認知,這就是隱匿性抑郁癥。
不恰當的情緒是一種過度反應,另一種是對情緒的情緒。
在面臨重大喪失的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會哀傷,我們能夠充分的哀傷,我們就不會得抑郁癥。哀傷是一種正常的反應,而抑郁是一種糟糕的反應,抑郁是哀傷壓抑的過度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