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周可以說是我近三個月重點事務的“終結日”。上周末用了一天半的時間終于結束了準備近五個月的資質考試,昨天的項目結題會也宣告了2017年對我來說最重要的一個項目基本完成。
當然,若是成果斐然,全是利好消息,自然也不會有心思寫反思總結,必然是覺得有做的不好的地方,亦或是留有遺憾,于是將思緒付諸筆端。
正如周國平先生在《坦然面對人性》中建議我們應該用一種既誠實又超脫的眼光看自己:
對于自己的經歷應該采取這樣的態度:一是盡可能地誠實,正是自己的任何經歷,尤其是不愉快的經歷,把經歷當作人生的寶貴財富;二是盡可能地超脫,從自己的經歷中跳出來,站在一個比較高的位置上看它們,把經歷當作認識人性的標本。
雖然離周先生所說的那種“既深刻又寬容”的境界尚遠,仍然希望能養成一種不斷自省的習慣,以便早日達到了凡先生所說的那種“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的境界,以免“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無過可改,既一日無步可進”,抑或至少要實踐一下“奴隸社會”聯合創始人華章的“不完美改善法”——“每次找出一個不自信的點,最好是性價比高的,做出改變。這樣就能提升我們的幸福感,提升自信。然后呢,循序漸進,每次改一個幸福感都提升一些,慢慢的自我感覺就越來越好了。”
好了,帽子蓋的夠多了,來聊聊這三個多月的經驗與教訓吧。
一、考試那些事兒
先說考試的事情吧。
今天我報了一個每年通過率只有不到1%的考試《一級消防工程師》。從七月份開始復習,九月份因家務事荒廢了一個月,考試前兩周沒日沒夜的看,最后兩天考試每天睡眠只有三四個小時。更有一天破天荒失眠了一宿,吃了褪黑素才迷迷糊糊睡了三個小時。
因為太想爭取這次全科通過了,出現了壓力大,心急,失眠、脾氣暴躁等癥狀,明知道有些東西不能強求,有些事情需要看緣分,老子的那套“順道而行,無為而治”還是沒起作用,彷佛自己讀書時那種學霸精神重新附體,考試前的每時每分恨不得全部壓干榨干,生怕有一點浪費,卻不知自己之前已經浪費了太多時間。
總結一下個人的考試教訓與經驗,希望為下一次考試或者有需要的朋友提供一些小tips:
1. 首先對考試的整體內容有一個概念和理解。可以先聽一遍課,但單純聽課效果不好,最好結合真題或者章節邊聽邊做。關鍵點:聽課過程建議記筆記。這是第一遍,熟悉知識點,理解基本原理。
2. 以真題為根本,揣摩出題人的心意。分析和確定考試的形式、考試的重點、考試方式。這是第二遍,理解和應用知識點,找到重點。
3. 最后一個月,兩周,一周,一天串講和知識串聯很重要,最好借助自己的筆記。
4. 整個過程,必須形成自己的東西。比如錯題集和速記歸納整理出來的重點盲點。最好是自己手寫的紙質材料,能加深記憶,最后考試復習沖刺的也是靠這個,而不是從網上當下來的海天資料。有些資料雖然好用但也沒有親自寫的筆記適合自己。
5. 不要閉門造車。跟外界的交流很重要,尤其是一些專業機構或專業考試群,一來能幫你獲得更多地有價值信息,二來大家可能會分享一些有價值資料,可以通過一邊自己學習加深理解,一邊用各種外部資料來刺激新鮮感。但是也會有問題,大部分群里既好又免費的資料很難找,關鍵時候花點錢也是必要的,因為當你真的很想過一門考試,或者希望得到一件并不容易得到的東西時,沒有空手套白狼這一說,勢必要付出一些代價。
二、匯報演講的經驗與教訓
在讀書、工作過程中,我們很多人都可能碰到過需要向領導、專家或聽眾進行匯報或演講的場合。我也不例外,最常見的形式就是在一個項目開展的各個關鍵節點,需要專家論證,作為項目的承擔方,我們需要準備好精心打磨后的PPT以及演講稿,進行項目匯報并答專家提問。
今年由我來進行匯報的場合不下七次,犯過一些錯誤,總結過一些經驗,被表揚過,也自責過,本以為“身經百戰”,昨天發現,自己仍然只是個初學者。
匯報時最容易出現的問題包括緊張、說話磕磕巴巴、語速快等。雖然表現形式不同,但根本原因只有一條,那就是——準備不夠充分。羅永浩曾經說過,克服演講時緊張的唯一方法就是做好充足準備,不斷練習。一個二十分鐘的商業演講需要提前3-6個月來準備,從稿件到儀態,從語速到停頓點。
昨天匯報時,我也犯了這個錯誤,即準備不充分。雖然PPT是前一天剛改好的,打印出來后練習了2遍,腦子里過了好幾遍,本以為加上對項目的了解程度,應該挺順利的,但會場上就發現問題了,無法克服的緊張感,磕巴,片與片之間的過度時的生澀等。
除此之外,還有兩個因素可能影響了發揮,一是因領導在場反而更緊張,估計是因為越想證明自己越容易出錯,心態還是欠平和;二是匯報前組織方告訴我,上次給他們領導匯報的非常成功,被表揚了好久。本來是可以增強自信的好事兒,但也因此“頭頂光環”壓力更大,內心的小宇宙不斷告訴自己“不要出錯不能出錯”,然后就出錯了。
歸根到底,還是要多練習,匯報前最好能照著鏡子至少練習三次,此外,演講過程中適當放慢語速,也是一種緩解緊張的好方法。
當然,演講的技巧只能幫助我們錦上添花,決定一場演講是否成功的最核心要素是內容。我們這次匯報的“滑鐵盧”也在這里,雖然對于項目的整體思路和邏輯我還是非常有自信的,但專家提出來的細節問題確實是無法逃避的責任。
三、小結
三個月,是一年的四分之一,也是一個季度的長度。與慢慢人生相比,它似乎并不長,但它卻是我們結結實實度過的一年時間中不可小覷的一段。考試和項目結題的完成,對我來說意味著一段為期三個月的特殊征程宣告結束,準備恢復樸素而正常的生活節奏——讀書、記錄、思考、寫作,和朋友一起聊天八卦,買幾件漂亮的新衣,久違的感覺。
最近讀到周國平先生的另外一段話,讓我印象深刻:
“一個人能否成為優秀的人,基本上是可以自己做主的,能否在社會上獲得成功,則在相當程度上要靠運氣......我對成功的理解:把自己喜歡做的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讓自己滿意,不要去管別人怎么說。”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無論是特殊階段還是日常生活,我們的最佳選擇都是——盡力把自己要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做到盡善盡美,不留遺憾。
所以,讓自己滿意其實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