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誰,都渴望成為一個更好的人。
因此,我們或多或少會給自己制定一些目標:
“我要在三個月內減掉十斤”,“我計劃在2020年閱讀100本書”,“我希望到明年年底薪資能夠翻倍”。
白駒過隙,事與愿違,看著日記本上泛黃的目標宣言,我們一再嘆息:
“我的自制力實在是太差了。”
可原因真的這么簡單嗎?
社會心理學家海蒂·格蘭特·霍爾沃森博士,花費多年時間研究“成就”這一主題,她指出:
“大多數人為失敗找錯了埋怨的對象。”
本文將通過五個部分,談談實現目標的過程中,你需要注意的地方。分別為:
1.目標制定的標準;
2.兩種思維方式的選擇;
3.樂觀主義的陷阱;
4.潛意識的力量;
5.成長的信念
01 目標制定的標準
凌凌的閨蜜小琴,近半年瘦了二十多斤,凌凌見到她時,下巴都驚到地上了。
她拽著小琴的胳膊,晃悠來晃悠去,兩眼放光地問有什么秘訣。
小琴說:“很簡單呀,制定個目標,然后去做。”
“這不等于沒說”,凌凌鼓著腮幫子嘟囔著。
“那你的目標是啥呢?”小琴問。
“瘦成一道閃電!”
聽到這,你覺得凌凌能實現這個目標嗎?
答案大概率是不能。
很多人錯把欲望和愿景當成了目標,腦海中幻想著自己付出100%努力的樣子。
殊不知,真正有利于實現的目標,需要參考兩個標準:
一是具體。
具體到每次飯后做1套《美麗芭蕾》的“天鵝頸”,每晚8點慢跑5公里,回來再進行5組平板支撐。
做與不做,界限分明。
讓你無法欺騙自己躺在模糊的中間地帶,順著時間的河流等著下一次到來。
二是富有挑戰性。
人是習慣偷懶的生物。一件事情如果被要求做到60分,大部分人59分就滿足了。
漸漸地,我們越來越安于現狀,從59到58,再到50、10,完成的程度越來越低。
對自己也越來越沒自信。
倘若一開始就把標準設定為90分呢?
雖說有些艱難,但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你決定挑戰一下。
很快,你就發現自己還是挺有能耐的,即便只有80分,那也比60分強太多了。
你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滿足感,你決定把重點轉向如何繼續突破,以維持這種愉悅。
不知不覺,循環往復。
02 兩種思維方式的選擇
現在,你已經知道了目標的制定標準,那動力從哪里來呢?
你有沒有從朋友那里聽過:
“為什么有些人做什么事都那么積極,而我卻對什么都提不起興趣?”
如果你就是這樣,那你的思維方式很可能屬于具象型,會更多地考慮“是什么”。
你會把洗碗當做用水擦洗盤子,而非做家務。
你會把送女友回家當做從影院走到小區門口,而非保證她的安全。
這種思維方式有助于你把目光專注眼前,關注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可行性”。
但也容易因為過于糾結眼前的細節,放棄長遠看來更有價值的機會。
對于習慣用“為什么”來思考問題的人,則是另外一種境況。
他們傾向于抽象化思考,習慣將事情與更大的目標或意義聯系起來,給自己精神上的激勵。
他們更注重長期目標,但也時常因為思考得過多,忽略了目標的“可行性”,行動比較拖拉。
如果你經常糾結自己是誰,到底想要什么,為什么要做這些事情,那你就屬于“為什么”中的一員。
這樣一來,事情就簡單多了。
做事情沒有積極性?那就站在“為什么”的角度想一想。
想了很多卻難以付諸實踐?那就站在“是什么”的角度考慮考慮。
這兩種思維方式相輔相成,在實現目標的過程中,輪番推動著我們前進。
我們要做的就是有意識地平衡,在合適的時機,選擇最恰當的方式。
03 樂觀主義的陷阱
想要做好一件事,除了思維方式,心態也很重要。
在之前的文章《學會處理情緒,是獲得幸福人生的重要一步》中,我提到心理學的自我實現預言,也叫自證預言:
即,我們總是會在潛意識中使我們相信的事情成為現實。
如果你是一個積極進取的人,那想必在眾多的成功學雞湯中,也一定聽說過樂觀的重要性。
“要想成功,首先要相信自己能成功。”
但毒雞湯最大的危害在于,它沒告訴你要相信自己“怎么樣”才能成功。
如果你相信的是自己可以輕輕松松實現目標,那你終究要把那些書籍撕個粉碎。
我們樂觀的應該是成功的概率,而非成功的難易程度。
突破自己、實現目標的路,沒有一條是一帆風順的。
相信路途艱險的人,會花費相當多的精力提前做好準備,并在自己能夠成功克服障礙上保持樂觀。
而相信自己能成功,卻對前路坎坷一無所知的人,只會為自己的盲目付出代價。
04 潛意識的力量
還記得以前跌跌撞撞學走路、一筆一劃學認字嗎?
現在的你大步流星于街道之中,全神貫注于書海之間,走路認字對你來說,已經完全游離于主觀意識之外,被潛意識包辦了。
潛意識的信息處理能力是極為強大的。
如果你認為實現目標只能依靠自己主觀上的努力,那可就虧大發了。
將目標轉化為潛意識,能讓你事半功倍。
那究竟該怎么做呢?
方式之一是刻意養成習慣,熬過最初的一段,后面堅持起來會容易得多。
另一種方式是利用環境。
心理學家約翰·巴奇和彼得·戈爾維策做過一項實驗,他們發現,明確選擇目標與通過潛意識觸發目標,產生的結果竟然是一樣的。
也就是說,哪怕主觀上我們對目標的欲望并不強烈,但在接觸一些相關的刺激之后,行為也會受到影響。
知道了這一點,我們就可以有意識地為自己的目標設置環境觸發點。
你想早睡早起,那就加入早睡早起群;你想健身減肥,那就貼些模特達人的海報;你想專注閱讀,那就去到圖書館書店之類有濃郁氛圍的地方。
當然,這種環境觸發也是有局限的。
如果你打從心底里不認可這類目標,那你的潛意識也很難接受它。
05 成長的信念
現在,你已經了解了一些實現目標的注意點,讓我們沉下心來,再問自己一個問題:
“我真的相信自己是可以改變的嗎?”
你是否曾對別人說:“我這人就這樣,改不了”,“都這么大歲數了,還有什么好改的”。
很多人表面上一直在努力,但其實內心壓根不相信自己能成功。
他們覺得自己的能力也就這樣了,即便努力下去,除了證明自己真的不行,還能有啥用呢。
他們不知道的是,現代科學已經證實:
大腦神經具有終生可塑性。
也就是說,能否學成一件事情,重點不在于你究竟有多聰明、能力有多強。
而在于你是否能夠客觀評估當前的狀態,積極吸取更多有助于你學習成長的信息。
那些相信自己具有無窮潛力的人,不會為了證明自己的有限而畏畏縮縮,也不會因為一時的坎坷而自暴自棄。
他們會不斷地尋求超越,最終找到一份樂于奉獻一生的事業,愛上一個愿意相互激勵成長的人。
- 終 -
實現目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自我不斷突破成長的過程。
這包括你的思維、心態、認知、方法等各個層面上的迭代升級。
自制力只是其中很小的一環。
?雖說聽起來有些嚇人,但事實上,就和通關打游戲一樣,非常地有意思。
你應該有過這樣的體會,有些東西,沒得到之前,心里念叨得不行,得到了之后,其實也就那么回事。
目標也是一樣。
我們的出發點,根本不是實現目標以后的樣子,而是享受那個跌跌撞撞、認真果敢,在努力奮斗的過程中,充分發揮無限潛力的自己。
加油!享受屬于你的精彩旅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