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茶知見」不經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每年有半年的時間長駐拉薩,自己喝茶,更喜歡友人上門討茶,安靜的坐在溏心的院子里,以雪域高原的藍天和陽光為伴,煮水品茗無比愜意,尤其是布上茶席,按照俗軒茶道禮儀禮規專注的奉茶給在座好友,無比美妙,多數時候只記得規定動作和茶之美,滿足口腹之欲和當下的美好,怕是在拉薩飲茶的最高境界了。

煮一壺茶在拉薩的陽光下

陳老師說:“迷失在茶本身里,會忘記俗軒茶道真正能給予的?!彼伎剂撕芫?,恍惚知道俗軒茶道是什么,可開口描述,卻是無從說起。心之向往進入俗軒茶道學習,學習中華文化,以茶雅志,借茶問道,回想當時修習茶道的發心貼, 誦讀的時候淚流滿面,那種由心而發的力量到如今記憶深刻。冬日返京,進入茶室,才收回魂魄,也能開始思考所學“茶道”究竟是什么。

靜等入席

入千澄茶室三年,從最初的一無所知,一點點的打開感知,到現如今,總算是能夠大致記得幾款茶的品飲特點,說起茶來仍然覺的自己一無所知。看中巖茶的特點鮮明,也迷戀巖茶的千萬種變化,尤其是在拉薩的88度水溫實在是泡不出巖茶的妙,于是跟隨迎春老師,一猛子扎進巖茶世界,集中突破一下在茶知識上的匱乏,也強化一下自己的品飲水準。

花與畫

都說巖茶有三大特征,以這三大特征可以來分辨不同的茶,品種特征、工藝特征和山場特征。武夷山茶樹品類,自有記載的唐朝開始,就不斷的在選育名叢,歷經朝代幾番更迭,現在武夷山的名叢何止千百種,據說林馥泉1943年調查,僅慧苑巖廠就有名叢花名830余種,只要工藝水準達到中等以上,這些品類都能夠展示出自己鮮明的特點。

“一采二倒青,三搖四圍水,五炒六揉金,七烘八撿梗,九復十篩分。”是流傳在武夷山茶工之間的四句簡單民謠,每一句都包含著復雜的工藝流程。自明末清初武夷巖茶逐漸形成以來,精妙繁復的工藝造就了巖茶豐富的內質,花香、果香、木質香、焦糖香、奶香等等,無不跟這些工藝有關。

山場特征也就是通常我們所說的巖韻,也是很奇妙和特別的一種味道。巖韻一詞的出處無處考證,巖骨花香中的巖骨,就是巖韻的一種表達,也俗稱巖石味,難以用文字來描述茶湯在口中呈現出的巖韻,那是一種立體的,能夠被捕捉到,會感覺有物質殘留在口腔內,也會有人形容為“水中有骨感”,喝完茶湯后喉部也有明顯的感受。巖韻隨著品種不同,隨著產地不同,所展現出的滋味又有多般變化,這也是為什么大家一窩蜂追求正巖茶的緣故之一。

純美湯色

今日三款茶,半巖金牡丹、半巖瓜子金、碧石巖百瑞香,品品樹種之不同,品品巖韻之差異。

半巖金牡丹

花蜜香和焙火香猶如和煦的春風,溫和的暖暖的一團包裹在干茶之上,醒茶后的香味也是溫而不烈,依舊用溫暖慢慢滲透到身體的每個部位。第一道茶湯的蘭花香和果香細膩幽長,帶著花果香的茶湯是輕盈的,巖韻也是細細的,輕柔的刺激著口腔。隨著沖泡次數的增加,奶香、蜜香、藥香一層層展現,也都是細細的飄渺著的,茶湯也呈現出清亮的米湯的口感,清潤甘甜。沖泡到第六道,觀音韻居然飄渺著出現在茶湯中,開始以為自己品錯了,詢問了老師才知道,原來金牡丹是由鐵觀音和黃旦兩個品種雜交而來,有觀音韻是正常的。如果問我對這款茶有什么感受,那就是溫和,所有的味道是溫和的,茶湯的茶氣也是溫和的浸潤著身體,香氣也是溫溫的盤旋,巖韻也是溫溫的留在口中,待到我寫下文字的時候,那種溫的感覺還在,但味道的記憶,仿佛已經消散。

半巖瓜子金

瓜子金的名字跟炒瓜子有著聯系,茶中那種炒堅果的味道很是奇妙,然而我今日始終沒有品出炒瓜子的味道,同席的其他茶客們卻有著深刻的體驗,我們在分享的時候,感覺像是在說一款茶的不同面。干賞時明顯覺得香味物質增多,氣味也變的濃郁和飽滿起來。才第二道茶湯,甜甜的奶香就已經呈現在茶湯中,喝茶時,湯未到嘴邊,四溢的香氣已經鉆進鼻孔,感覺仿佛喝下香湯一杯。巖韻也比之前的金牡丹來的多,喉部的清涼感舒適自然,不知道這款茶是不是老樹茶,喝到五六道巖韻變淺以后,老樹的樅味釋放出來,茶湯依舊是甜潤的香湯。

碧石巖白瑞香

第一道湯入口,正巖的霸氣就撲面而來,濃濃的巖韻刺激著舌頭、上頜,刺激著喉部,明顯的猶如巖石的顆粒感挺立在口腔中,也是茶湯入口后第一個被捕捉到的感受。隨著沖泡的增多,茶湯始終保持著飽滿的稠滑度,各種滋味也浸透其中。白瑞香不愧為香氣之王,各種各樣的香氣自湯中而出,口腔內余香四溢,整個人都變成了香的,每一種香都是清晰的,蘭花香、桂花香、水果香、奶香、蜜香,還有不好形容的奇香,香氣隨著沖泡次數不斷變化,香氣隨著茶湯在口中變化流轉,直到第十道茶,那悠長的香還縈繞在茶湯中。

茶之再創作

想不迷戀巖茶很難,人生三境界,物質、精神和靈魂,巖茶過三巡,百種香味縈繞在腦,茶氣打通奇經八脈,往事歷歷在目泛上心頭,恍若與天地相同,有人說嘗過人間百味,才不至被茶氣霸道所傷,所謂茶氣霸道,或許猶如煙癮酒癮,就是那種茶已喝罷,心境猶在,欲罷不能的貪戀和浮想吧。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