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圣說壺,有理有據
大家好我是大圣,本期跟大家分享一個很多朋友看不清、嘮不明的泥料,叫底槽青
底槽青這個泥料名字,是來源于它采礦的礦層,我們以前采礦,紫泥的礦層分為頭槽、中槽和底槽,底槽青全部來源于底槽,所以以此來命名。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底槽青的原礦,底槽青的原礦實際上就是紫泥的一種,比較特別的是原礦上面附帶了圓形的礦斑,這個礦斑是本山綠泥的一個伴生礦,我們圈內叫它“雞眼”,底槽青這個泥料,如果從正統的、傳統的學術上去定義,那么只存在于黃龍山四號井及五號井,這個在我們《宜興紫砂礦料》這本書上也是這樣描述的,因為在礦上面以礦斑的形式出現,那么在壺上面它就變成了本山綠泥燒成的狀態就是黃色的小顆粒,
所以說,我們今天要講到的第一底槽青的特點,就是壺上面會有黃色的顆粒,這個黃色的顆粒就是礦石當中的本山綠的伴生礦雞眼
底槽青的第二個特點,它的色澤,燒成之后的色澤呈豬肝色,也叫豬肝紅。大家看大圣的這把底槽青的作品,這就是典型的豬肝紅的底槽青
底槽青的第三個特點,透氣性良好,容易泡養。
底槽青作為一款稀缺的優質紫砂用料,非常易于泡養,并且透氣性良好,上圖的這款仿古是大圣大概養了三、四個月的時間,包漿非常的油潤,而且厚重。顏色也比我們沒有泡養過的這款小井欄要更加的深沉沉穩,我們看到底槽青的作品泡養之后它有一個特點,它的色澤跟新品也不會是完全一樣的,色澤也呈現出了略微的變化
底槽青的第四個特點,真正黃龍山的底槽青,它有一種隱約的梨皮效果
這種梨皮效果并不是講的梨皮朱泥的那種粗放的顆粒感,也跟目數無關,無論你底槽青是50目的、60目的還是40目的,這種隱約的梨皮效果都會存在于成品的質感之中,這個需要朋友們自己上手一把底槽青的作品去體會,大圣很難用形象的語言去給大家描述出來。以上四點就是我們區別底槽青的作品與傳統紫泥或者清水泥的比較重要的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