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藝要趁早
是非
上圖孩子下圖大人
兩幅畫
是非
我與孩子同作畫時值半年。
緣起是孩子厭學,而畫畫課學費尚余。
我自幼愛畫而不成,情急之中,陪畫。
陪畫初衷是讓孩子安靜下來。我迫切想讓孩子知道畫畫的愉悅,做個安靜的美男子,多好。
陪過幾次后,我自暗驚于學習的無法自拔。
一是色彩,二是形狀,往往是幾個對比色,幾筆線條,足讓人驚呼:書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須躬行。
兒子也漸漸安靜下來,被我戲稱為師哥。
真正讓孩子安靜地畫二小時畫,是換了國畫課課程。
國畫課所張顯出來的人生,真可謂是博大精深,從開課的濃淡墨,到筆峰的運用,那怕是同一場景、同一故事,二人著墨之際,卻是千差萬別來。
擺出二幅竹作品,上邊是孩子的,下邊是大人我的。
恍然大悟張愛玲的“成名要趁早”來,學藝必須趁早。
在我父母眼中“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他們將年少的我,壓在課堂上,以完成應試教育為主,而無視了我的渴求。
今天我在同一起跑線上與孩子同行,二幅畫作顯真知,孩子的竹,蒼勁有力,枝繁葉茂,我的竹子纖弱膽怯,只求無錯。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均遜色不少。
我們常常以為一切都可彌補,實際上,后生可畏,不是在人,是在時間上。
人生錯過了,也便就是錯過。
八歲孩子在自己的畫作面前,也甚是喜歡的樣子,我并沒有想過如何讓一個孩子成為什么樣的那種人,而是深覺,我們只需要讓孩子嘗試去做,去堅持,去發(fā)現(xiàn)自己不曾有過的美好,趁早。
2017年5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