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比較早關注的人都知道,我以前的推送,更新頻率都是較低的,好的時候一周兩三篇,偷懶的時候一個月可能才兩篇圖文。但是最近十幾天,我幾乎每天都有一條圖文推送。大家都說,素素,你最近開始發力了啊!
堅持日推確實是一件比較消耗時間和精力的事,我也想趁此機會說說我這段時間的想法和感受,作為“十篇之約”的最后一篇,也算是一個簡單的階段性小結。
定個目標吧!20天10篇的約定。
這個改變的原因,跟三位簡書作者有關:喵爺(剽悍一只貓),小米(楊小米),六哥(彭小六)。
喵爺鞭撻
7月的最后一個周末,知識型IP群上海小伙伴約在小怡姐家聚會,一邊吃著美味的小怡私房菜,一邊聊起了近況。
喵爺:你最近有什么打算?
烏素:我現在公眾號粉絲剛過五千,希望年底能破萬吧…
喵爺:這目標也太低了吧!你一個月發幾篇文章?
烏素:大概兩三條…
喵爺:那哪行啊,你給自己定個目標吧,咱們下次聚會就定在下個月20號,你在那之前寫幾篇文章?
烏素:(一狠心一咬牙一跺腳弱弱地表示)十篇吧…
喵爺:好!就十篇!那也得兩天一篇了。完不成任務罰五百塊紅包。
其實當時并未對這十篇文章有任何規劃,只是單純覺得,水一水,兩天一篇應該也可以完成吧,反正錢包要捂緊,十篇必須要寫。在喵爺的號召下,大家紛紛定下了軍令狀。感到自己不是一個人在戰斗,壓力也就沒那么大了。
小米揭穿
第二天正好參加了簡書作者楊小米的讀書交流會,她分享了一些做公眾號的心得。我瞅準機會,向她提出了我一直以來的困惑。
烏素:我推送頻率很低,因為我每一篇都會磨好幾天,希望都是對讀者有用的,每篇閱讀量也還算不錯,可就是感覺效率太低了……
楊小米:你知道,閱讀量10萬+的秘訣嗎?
烏素:(一臉期待地)不知道啊
楊小米:粉絲100萬。
烏素:(苦笑.gif)
但這就是殘酷的事實。很多時候,我們看一些所謂的10萬+爆款文章,可能并沒有覺得多厲害,甚至還覺得挺無厘頭的,憑什么就火了?其原因可能就是,因為人家的粉絲多呀。
打磨內容固然重要,但一心鉆研如何通過一篇文章打造爆款,就略顯天真了。想通了這個道理,堅持高頻率輸出的念頭,也就更穩固了一些。
六哥模范
彭小六是當之無愧的簡書第一作者,至少我很長一段時間打開簡書首頁,都會看到他的文章。那段時間對六哥的崇拜之情,不僅是因為他篇篇上首頁,更是因為,他怎么能天天寫,還寫得都不賴?!
但是他說,他在簡書寫到第30周的時候,才有第一篇文章點擊過萬,而第一篇10萬+的爆款文,則是開始寫作后的一年。
這就是堅持的意義,我們沒有辦法一蹴而就,就只能靠穩定輸出來沉淀、進步。
就像那個餓肚子的人,買燒餅吃,一連吃到第7個才吃飽。于是他懊惱地想,前面6個燒餅都沒吃飽,那不是白吃了嘛?直接吃第7個不就好了嗎嘛!但世界上并不存在直接就能吃飽的第7個燒餅,沒有前面的積累,哪來吃飽時的滿足?
靈感從哪來?我都寫了些什么
不得不驕傲地說一聲,這幾天以來的推送內容沒有一篇的認真程度是低于平均水準的,從選題到構思到成文到排版,一篇文章都至少都花了2、3個小時,也不得不說,速度堪憂啊。
這些文章基本都是在早上7點左右推送,也就是說,我是在前一晚就準備好了內容。為了做一個勵志的成長類公眾號,我也是拼了~~
一有想法,即刻行動
說說第一篇文章的靈感來源吧。7月31號參加完小米的讀書會,回到學校打開微信,看到大家聊天時用了一個很酷的表情包,第一反應就是,這表情包,我用ppt就能做啊!于是立刻開電腦,撿起好久沒摸索的ppt動畫,嘗試了一下還原那個表情包。成功搞定后,發給朋友炫耀了一下,虛榮心上漲,然后就充滿活力地開始寫教程、排圖文。當天晚上寫了一半以后,意識到推送的篇幅似乎會太長,于是留了一半導出動畫,作為后一篇推送的內容。棒棒噠,一下就搞定五分之一的任務,心里瞬間踏實多了。
儲備靈感,應急預案
攝影類app推薦的那個主題,是我一直存在錘子便簽的待寫列表里的。連寫三個上午的推送確實很累,忙著做實驗也沒時間捕捉新靈感,山窮水盡時也不得不翻出這個主題來應急。
原本以為又要截圖又要翻照片又要寫感想,會很復雜,但之前寫過幾次手機應用的文章,而且微信更新了圖片上傳方式后確實方便了好多好多好多!寫得比預想得快,大概四個小時搞定。至于效果嘛,可能話題比較接地氣,好評還挺多的,閱讀量也有回暖。
這不得不感謝我之前雖然有拖延,但至少還留下了希望點種子:待寫列表。有余糧才能渡過饑荒啊~~
生活素材,條件反射
剛剛也說到了,待寫列表幫了我的大忙,所以我現在也特別重視這個列表的更新,一有點子就會往里面丟。平時聊天也時不時冒出這樣的條件反射:哎!這個話題好,我可以寫篇文章。(簡直病入膏肓)
比如BM在做社群訓練營的推廣,請了幾個小伙伴來做分享。他們第一次做分享,好為人師的我,又進行了從心態到主題到大綱的一系列強勢干預。晚上打開公眾平臺,回顧了一下這個過程,覺得還挺有參考意義的,還特地編寫成了三段小故事,來支撐我的觀點。可惜的是,不知道是因為主題太小眾(畢竟大部分人還沒有機會做分享),還是因為我寫故事的手法太稚嫩,閱讀量數據比較普通。但贊賞總額相對較高,甚至有個朋友公眾號打賞完還特地又發了個微信紅包,說很有啟發,表示感謝。所以成就感還是滿滿噠。
另外,這個話題我確實留了一手,會在后續從應用和實戰的角度寫篇續集。正巧,我也在準備下一場在線分享~~(噓,低調)
公眾號封面圖那篇推送,也是在看朋友公眾號之后,給他們提過一些建議,才發現這其實也是個可寫的點。
六哥的新書《讓未來現在就來》中,提到過“知識的四個象限”。
看到這張圖的時候,我才后知后覺的發現,原來我和朋友聊天時碰撞出來的那些靈感,都屬于不知道自己知道的“寶藏區”呀!
所以,當不知道該寫點什么的時候,不如翻翻聊天記錄,有過什么有價值的討論內容,說不定就是一篇很好的素材呢。當然,能夠條件反射就更好了,也就是在腦海里安裝一個“這個可以寫文章”的開關,隨時觸發,隨時更新素材庫。
直抒胸臆,情感共鳴
8月7號那天正好是我生日,但6號一大早就跑到大浦東參加六哥粉絲見面會(什么?主題是讀書?),還很榮幸地和六哥、戚澤明老師(年輕有為的演講設計師)一起吃了頓很歡樂的晚餐,回到學校已經晚上十點多,目測明天早上五點起不來,于是決定晚上開寫。晚上十一點多開始,一直寫到兩點多,深夜不睡的人大概會比較感性,一邊寫都一邊能感受到明顯的情緒起伏。寫完再目測第二天七點也起不來了,于是就深夜發推,然后收了一圈紅包幸福地入睡。
第二天醒得很遲,一睜眼就被紅包和祝福包圍的感覺還是很棒的-v- 因為很多真愛幫我轉發了這篇文章,所以閱讀量又稍微恢復了一些。
又休息了一天,恰逢七夕,之前儲備的點子都用不了,追熱點這件事我內心是拒絕的,但既然有任務在身,不妨挑戰一下自己。
這篇絕對是我近段時間以來最難產的,對著電腦光是選題就想了好幾個小時,換了好幾個題目,甚至連封面、開頭都寫完了,但寫著寫著都覺得不滿意,刪掉了……適當的情緒泛濫是可以的,但老寫自己的事,似乎也沒多大意思。
收拾收拾回宿舍,困意來襲的時候靈感也來了,明天不是七夕嗎?可以替大家表白男神呀!男神們身上有這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隨便透露幾條,估計也夠同學們學好久的了。思路很順暢,但寫的時候還是感受到自己遣詞造句的功底弱了一些,敘事也略顯平淡,好在寫的是三個人,合并起來看倒也還算完整。這篇的數據也不錯,估計圈內朋友是看在男神們的面子上給我點的贊吧~~
堅持推送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前面流水賬似的記錄,可能沒有很直接得回答一些你們關心的問題。所以這部分里,我自問自答,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Q:是什么動力讓你從月更到日推?
A:想紅想瘋了唄~(笑)。
其實也就是想在打造個人品牌的路上,走得更快更好一些。雖然總被身邊的人戲稱小網紅,但我認識的比我紅的人,大多都比我勤奮。可能也只有這樣瘋狂地刷存在感,才能在人們面前爭取到一點點注意力吧。
Q:靈感都從哪里來?
A:先回顧一下剛剛的敘述:
一有想法,即刻行動
儲備靈感,應急預案
生活素材,條件反射
直抒胸臆,情感共鳴
也太精辟了吧!自我感覺良好中……
其實這幾條并不是各自獨立的關系,也可以構成一個閉環。當你把“每天寫推送”這件事放在心上,你會發現可寫的東西會增加不少。這可能是因為傳說中的皮革馬利翁效應:期待什么,就會得到什么。之后再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即刻行動或儲備靈感,你會發現,能寫的東西越來越多啦~~
Q:寫多了以后,感覺自己被掏空怎么辦?
A:確實,寶藏般的分享區(參考前面的知識四象限)可遇而不可求,而自己的舒適區又很有限,那怎么辦呢?
看見另外一半邊沒有?還有學習區和盲區啊!持續輸出一定是要靠輸入來支撐的,如果覺得自己被掏空,那就去學習新技能、去擴大閱讀面,或者,來關注嫻話PPT吧~這里可不是只有PPT哦~
Q:你怎么有那么多時間寫推送?一定是單身狗吧?
A:冷漠.jpg。確實現在寫推送的速度比較慢,每篇文章都耗時非常久(看到我的努力了嗎)。但我相信任何事都是熟能生巧的,堅持寫下去,我也可以讓這件事變得高效起來,現在的辛苦都是在交學費。
還有,我寫推送時一定非常專心,基本上不看微信,注意力集中的時候做事情的效率會比較高,如果一直東摸摸西摸摸,估計一天一篇都出不來了。
Q:你怎樣擁有日推的耐心與毅力的?
A:耐心與毅力就在那里,不增不減,不以是否日推為轉移……噗,其實就是逼自己一下啦。很多事情不肯開始都是因為,想得太多,想得太復雜,一篇文章都沒寫出來就開始擔心無法日推怎么辦。我一開始的目標僅僅是兩天一篇,但事實證明,我有潛力以更高頻次更新,那就不妨一試咯,但你們完全可以循序漸進,先保持一周2~3篇的更新,也已經很不錯了。
Q:最后還有什么想說的嗎?
A:覺得這篇文章寫得還不錯的話,請點個喜歡。我們寫文章的真的很在意這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