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解決問題的能力可以說是大多數公司招人的重要指標??勺髡邊s說他最不喜歡的就是那種擅長解決問題的人。乍看覺得很無厘頭,細細讀來也不無道理。
解決問題的路徑是這樣的:發現問題---尋找原因---思考可行方案來解決問題。因為我們平時都是按這樣的模式操作的,所以覺得很熟悉。但回頭想想,我們這樣的方法效果好嗎?特別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需要用到我們意志力的時候,更是極易失敗。
以減肥為例,這個過程大致經歷3個階段:
1)初始階段:即使之前多次失敗,但這次還是信心滿滿,發誓一定要減肥成功,每天告誡自己要'管住嘴邁開腿',因為擁有美好身材的快感在召喚著我們。這樣持續了幾天,突然間覺得好辛苦,因為有一股力度相當的舒緩力在誘惑著我們,我們懷戀那種狂吃死宅的舒服日子。我們就在這兩股力之間徘徊……
2)努力的過程:在兩股力量之間,我們用意志力告誡自己怎么做才是正確的,我們苦苦地掙扎著。時間越長,就會覺得自己都被自己感動哭了……感覺自己努力了好久好久。
3)自甘墮落:覺得自己在努力過程中把行為固定了,于是就松懈了。過不了兩天,所有壞習慣都回來了,又回到原來的生活方式。過段時間又覺得不對勁,又重整旗鼓開始新一輪的嘗試……就這樣周而復始的重復著,不知疲倦......
當我描述完整個過程,就像是對自己以前生活的真實寫照……我們就像一個秋千一樣來回擺蕩著,永遠都沒有離開那個狹小的區域。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像火箭一樣沖出去看看外面究竟是什么樣子的。
作者認為這種現象出現的根本原因是因為我們這種解決問題的模式有問題。因為我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總是要用很大的力氣去避免不想要的結果發生。并且問題越嚴重,我們采取行動的幅度也就越大,當行動奏效,我們就松懈了,然后問題就又回來了……于是作者針對這個問題提出了一個新的解決辦法---創造力模式。
創造力模式讓我們不再只盯著問題看,而是專注于自己真正想要的結果,而行動是讓自己渴望的結果發生,這時候就沒有一股舒緩的力在拉著我們了,這樣我們就可以集中精力去思考解決辦法。在這個過程中那些問題解決后的美好場景不斷浮現,讓我們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讓我們感覺未來更真實。
要養成這樣的模式,要求我們必須做到兩點:
1)對想要的創造的成就有明顯的愿景,越具體越好。這就驅動著我們不斷向前邁進。
2)對現狀有著清楚地認知,這也會激勵我們向前進步。
如果這個東西是你內心真的渴望得到的,當兩者之間的距離越大,你的動力也就越大,從而會有更多的驚喜發生。
作者提出的最小阻力之路讓我眼前一亮。我想我可以試著把這個方法用起來,面對問題不是只盯著問題看,而是用創造力的思維去看待,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