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利用2天時間準備去樂山和峨眉山。前者是看大佛,而后者就是登山徒步之旅。之前做了不少功課,特別是對峨眉山的地形和景點做了詳細的分析,感覺徒步路線基本能夠完成。事后證明,除了住宿地點選擇有點失誤外,其他都按計劃進行的比較順利。下面先是流水賬吧,為后來人做些參考。
Day 1(5月9日)
原來一直糾結坐汽車還是火車去樂山。新南門汽車站有定班到樂山肖壩車站的車,而直接到大佛的則不一定,城市間的車程就要2.5小時,到樂山肖壩車站,顯示坐公交還1個小時。后發現成都南站(離我公司較近)有到樂山的火車,所以選擇了最早一趟的動車前往,火車僅需1小時,所以是出行的首選。
出樂山站,不可避免的各種拉活,不論正式的公交,出租,還是野導大巴。出租不打表是50元,肯定是不值得。我選擇了一種大巴車,5元一位,主要是推銷他們的導游,其實還是比較值得。但是比較坑的是這種大巴到東方佛都門口,這里只能買大佛和佛都的聯票,不單售大佛門票。我向北走了約1.5公里,到達大佛景區的北門,也就是正門,這里買票進入。
買票的時候,一個小姑娘野導游極力游說我同往,50大元。看她長得比較漂亮,又夸我顯得年輕,我就從了她了(這是不是IT屌絲的普遍心理呢)。不過雇導游因人而異,50元也有點略貴,特別是人比較少的時候,但介紹內容比較全面,算是支持知識產權和當地經濟吧。
從樂山大佛景區北門進入,拾級而上,導游說有333級臺階,就到達了大佛的頭部,這里還有凌云寺等景點。導游帶我轉完了以上的景點,也就服務完成了,而我就需要去排隊從棧道下到大佛的腳下。如果趕上節假日和旺季,強烈建議不要請導游,盡早,盡快到大佛頭部拍照,然后排隊下棧道。因為棧道大部分僅容一人通過,當旅行團上來后,排隊可能達到2-3個小時,我還算比較早的,還排了接近1.5個小時。
樂山大佛有71米高,無論是從頭部側看,還是下到腳下仰視,都極其震撼。而如果在棧道之上,有機會與大佛合照,效果更佳。因為依江而建,游船看大佛也是一種很好的方式,視角也更加理想。
從大佛腳下沿臺階往上走,可以欣賞三江匯聚的風景,還可以看到稱之為天然臥佛的頭部(全貌看不到,因為大佛就是臥佛的心臟)。上來后又看了看海通禪師和凌云寺,從山后下山,山后有些人文景觀,例如郭沫若的雕像和一個塔。另外大佛的90元門票還包括另外兩個景點,建議時間不多的就不要去了,因為非常遠,要出了景區。強烈譴責這種捆綁搭售行為。
如果從樂山大佛直接去峨眉山,我選擇的是繼續買大巴票,20元一位,下撤的時候就買好了,其實也是私人運營。我們一車8個人,50分鐘到,也還算劃算。峨眉山景區以報國寺為游客集散地,基本上到峨眉山都到這里,可以再換乘景區大巴上山或去其他地方。
我的計劃是第一天下午下午轉報國寺景區,沿伏虎寺,雷音寺,純陽殿,中峰寺到祥和休閑莊,最好在9日還可以看看清音閣景區。實際也是按這個計劃執行的。報國寺是第一大寺,但個人感覺不如伏虎寺,后者依山而建,氣勢磅礴,而且寺外溪水潺潺,是休閑的好去處。從伏虎寺就開始有海拔的抬升,到純陽殿為這一段的最高點。峨眉山的路有這個特點,就是翻過一個山頭又翻過一個山頭,逐步向上。所以純陽殿之后的路相對輕松。
我住的地方在五顯崗南門,離清音閣尚有距離,趁著到得早,我又徒步近半個小時游覽清音閣和雙橋清音。這里是黑龍江和白龍江的交匯點,水聲隆隆,還有個小瀑布,鍛煉了一下慢快門的技術。由于無法預估徒步的速度,賓館定的比較低,浪費了第一天的部分時間,不過老板很好,晚飯也吃的很香。
Day 2(5月10日)
不知道是興奮過度,還是晚飯可樂的刺激,一晚上睡得非常不好。原本上了5點的表,不到點就自己起了,收拾東西,水袋灌水,整理完畢正好5點。看著外面的黑夜,機智的裝了一個手電筒軟件。這個太明智了,因為6點前跟走夜路無異。
昨天已經計劃好徒步路線。沿清音閣,洪椿坪,仙峰寺,洗象池,雷洞坪,接引殿,金頂路線上山。預計12點前到雷洞坪,14點前到金頂。6點前山路黑的一塌糊涂,路遇狗吠,也看不到狗在哪,摸索著一路向前。先后通過了清音閣,一線天和生態猴區。這里在白天應該也是很美的景色,但為了盡早上山,也就只能放棄了。過猴區我還一直怕遇到猴子,可能因為時間太早了,猴子們還沒上班呢。
到洪椿坪是6點20,在走了一小時左右,遇到第一個人,一個女孩從洪椿坪下撤。后經九十九道拐于8點到達仙峰寺。附近有個九老洞,據說有1500米深,也因為時間原因放棄了。從這里結識了幾個驢友(住在仙峰寺的),能挑戰這條上山步道,都是很棒的身手。9點,到達九嶺崗,就剩最后2段比較難的爬坡了。
鉆天坡是其中之一,終點就是洗象池,時間來到了9點50分。之后感覺體力明顯下降較多,以致后面的連望坡花了2個多小時才攻克,12點10分終于到達雷洞坪。7個小時徒步,里程約在35公里左右,垂直海拔爬升1700多,疲勞是肯定的,但依然滿滿的成就感,一路上跨越多條神梯,無敵山景,小橋流水?;貋硪矡o傷無病,再次提升了自己的體能水平。
從雷洞坪到接引殿(纜車處)還有1.5公里,這里游人已經很多了,都是從山下坐車到雷洞坪。而一路上徒步,上山基本上就那么幾個驢友。由于體力下降的厲害,這段路和金頂上的路都走的很辛苦,其實和雷洞坪之前的神梯相比,簡直大巫見小巫,但明顯感覺邁幾步就心跳加速,實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好在有現代科技,大纜車3分鐘到金頂,看到了著名的十方普賢圣像,十分的高大威武。今天天公作美,無云無風,其身后的金頂(實際是華藏寺)在太陽的照射下,金碧輝煌,果然如純金一般,旁邊依次是銀頂和銅頂。從金頂遠眺,遠方是萬佛頂,那是峨眉山的最高峰。至此,峨眉山已全部游覽完畢,185元的門票還是很值得。
之后下撤到雷洞坪,坐汽車回報國寺,約用了1.5小時。報國寺附近就有回成都的大巴車,50元,也很方便。如果條件允許,也可以買高鐵票,坐5A路,5分鐘就到峨眉山高鐵站。
峨眉者,山之領袖;普賢者,佛之長子
峨眉山是普賢菩薩的道場,就是他老人家的院子,所以大大小小的寺院都專門供奉普賢菩薩。對于篤信佛教的人們來說,這里的報國寺、伏虎寺、純陽殿、清音閣、仙峰寺、洗象池、接引殿、華藏寺等都是觀佛、禮佛的神圣場所。即使如我不怎么信奉佛教的人,也會在寺廟中暫時擺脫喧囂,尋找一份心中的平靜。
除去佛教意義,峨眉山山體巨大,海拔變化大(500多到3000),有大量的珍惜動植物,是我國西南著名的野生動植物王國。在整個游覽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南方那種山清水秀,植被豐富的特點,與北方的石頭山,土山還是有很大區別的。行走至林間,滿眼郁郁蔥蔥,不時能聽到鳥鳴聲,運氣好能看到著名的峨眉猴子;行走至山谷,小橋流水,或如滴水穿石,寧靜中伴著輕輕水聲;或如大小瀑布,水聲隆隆;行走至山脊,眼前豁然開朗,遠眺山間谷底,體會那種“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意境。
爬山無疑是辛苦的。本質上說就是純勢能的堆積,到了山頂,又會很快的開始下撤,除了自虐還是自虐。但爬山也無疑是快樂的。每征服一級臺階,就向最終的目標靠近了一步,這似乎和人的生活,工作,奮斗的經歷頗為相似。堅持,是人們提到最多的詞匯,可以起到啟發和投射的作用。無限風光在險峰,登山時的努力付出的越多,看到的風景越美,越獨特。上峨眉,可能有10個人只上金頂,而只有1個人徒步上山,這兩種體驗是完全不同的。這里不是探討孰對孰錯(因為不存在孰對孰錯),只是每個人的選擇不同,經歷也就會有大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