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說一個——情感認知能力
感情生活,是人生中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情感認知,就是兩性感情中的根基。
當然,絕不是說多數人沒有情感認知能力,而是多數人的情感認知層次還不夠高。這從中國當前的 離婚率可以體現一二。
也就是說,在2017年里,一萬對情侶登記結婚的同時,也有4114對夫妻正在辦理離婚。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感情不好、在一起并不幸福的夫妻選擇湊合過日子。離婚夫妻與不幸福的夫 妻,這兩項相加,所占比例大概會是超過半數的。
人生中的很多苦惱,歸根結底是源于自己的思想認知。
而如何看待感情中的事,則是源于人的情感認知能力。
說幾點關于情感認知范疇中反常規的觀點:
——愛不是看自己付出了什么,而是看對方收獲了什么。
假設我們為對方準備了一桌山珍海味,如果對方不吃,我們就覺得對方不珍惜我們的付出,可我們 有沒有想過,也許對方此時腹中充盈,需要的只是一杯白開水。我們是該責怪對方不珍惜我們的付 出,還是應該反思一下我們有沒有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很多人在感情付出中就是這么做的,而且對方不接受自己的付出,還會認為對方不領情、不知好人心。可這世上,好心辦壞事的人太多了。所以,不妨事先想一下,你給出的,是否是對方所需要的?
——愛情不是交易,根本就無法以公平而論。
有些人會說,我那么愛你,你為什么不能多愛我一點?對此我要說的是:如果兩人相處是我有多愛你,你就該有多愛我,那這世上根本就不會有分手和離婚的人。
打個比方,你對一個人好感是10分,而對方對你的好感是6分,那么你便無法強求對方在感情付出 上的公平。因為對喜歡程度不同的人,就會有不同的對待態度。如果是你對一個人只有6分好感,那 你也不會發自內心的去做10分的付出。
愛,從來都不是求來的,不管是要求、請求、還是哀求。感情里,誰更在乎,誰就勢必成為多付出的一方,無論男女。當你愿意為對方付出的時候,你只是順從了自己的內心。對方并未強迫你 付出,是你自己心甘情愿的。如果把自己心甘情愿為對方做的事,當成索求對方回報的籌碼。這就 等于是強買強賣。
——認可對方有不愛你的權力。
有些人總是質問對方,“你為什么不理我”?我們不妨先想想,對方為什么必須要理?最招人厭就 是“你應該對我如何如何”。這世上沒那么多應當應意。
我們要明白一點:人們為什么結婚之前會談戀愛?為什么不是兩人一相愛就馬上結婚?為什么要有 一段男女朋友關系的相處?正是基于在相處中各自考察對方是否合適跟自己過一輩子。在對方有權 利做自己選擇的時候,另一方卻把對方的正當選擇權看做是不道德的,這不是出于愛,這其實等同把對方當做了自己的私有物品。(其實即便結婚了,每個人照樣也有權力選擇離婚。這便是婚姻自由。)
認可對方有不愛你、離開你的權力,這本身就是一種思想魅力。而反之,總認為對方虧欠自己、搞 道德綁架的人,只會招致厭煩。
——人只會先有對伴侶的愛,才會對婚姻負責任;而不是為了對婚姻負責任,才去愛伴侶。
曾經看到一位情感大V把責任感放到維護婚姻家庭的首位。本人持不同看法。
這就跟愛國是一個道理。一個人只有愛自己的國家,才會對國家報以忠誠和責任心;如果一個人對 自己的國家心懷不滿,那他怎么可能對國家懷有忠誠和責任心?大到國家是如此,小到個人的婚姻 家庭也是如此,一個人若對伴侶心懷不滿了,那么TA對這段婚姻的責任心、以及對伴侶的忠誠便無從談起。
相愛的基礎,不是相互付出,而是先能相互欣賞。
——對方愿為你付出多少愛,關鍵取決于你在對方眼中有多少魅力,而不是取決于你為對方付出了多少。
一個人能不能被在乎,并非取決于對方,而是取決于自己。
感情中是因為愛才有付出,而不是因為有情侶或夫妻的身份關系而付出。
我們要搞清楚順序: 有魅力——被欣賞——被喜歡——被在乎、被心疼、被包容...
所以,被愛的前提是:要保證自己是個有魅力的人。
如果你原本是被對方在乎的,后來不被在乎了,那么重要的并不是你做錯了什么,重要的是你在對 方眼中的魅力值下降了。不妨想想看,熱戀的時候你做錯的事多了,對方嫌棄你了嗎?
一個人的魅力從何而來?來自包括樣貌、性格、思想、學識、能力、才藝、社會地位、家世背景.....等等諸多方面。要想被在乎,就需要提升自己可以提升的方面。比如思想魅力、性格魅力、能力魅力等。
能意識到自身魅力對感情關系的維系是至關重要的,這本身就是一種思想魅力。與之相反的是,那 些持“我變差、變壞你都應該愛我如初”思想的人,這種思想,本身就會令對方倍感壓抑。
——過度關心反招人厭煩。
常見一些女孩說:我愛一個人就會全身心的百分之百投入。而且說非常有自豪感。
如果你的眼里、心里只關注對方,那你根本就沒有自我。你沒有自我,便只是寄生在對方身上的一 個寄生體,你靠對方而活。如此,讓對方愛你什么?你還有什么資本吸引對方欣賞?又有什么資格被愛?人必須先能自愛,才有資格被愛。
現在網絡流行一個詞:視奸。
如果過分關注對方全部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就等同對對方實施視奸、話奸、生活工作奸、悠閑娛樂 奸、思想精神奸......你的奸,無處不在,恨不能包裹住對方每一寸體膚、每一根神經。你自認為這是愛,但這于對方而言,是桎梏,會使人產生透不過氣來的壓抑感。
——愛,是考慮怎么讓對方舒服,而不是考慮怎么讓對方使自己舒服。
讓對方使自己舒服,那是被愛,而不是愛。
愛一個人,就應該是讓對方在與自己相處的過程中感覺心里舒服,而不是感覺難受。
——感情中的要求是就低不就高。
什么叫就低不就高?打個比方。一對情侶,其中一方每天想跟對方聊天一小時,另一方想每天聊天 半小時。依照就低不就高的原則,那就只能聊半小時。為什么要按低的算?原因很簡單,你想聊一個小時,只聊半小時沒聊夠,你的不開心是自己想而不得造成的。而對方想聊半小時,卻被迫聊一 小時,對方的不開心不是TA自己造成的,而是為了滿足你的要求造成的。說白了就是:你聊少不開 心是自找的,而對方聊多了不開心,卻是你強加給對方的。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經常看到有人抱怨自己把感情錯付給了渣男、渣女。
但在我看來:人生,就一個大的賭局。我們每一個選擇或者決定,都是在下注。
選對象就像買股票。在我們經過認真的綜合考量,選定一只股票之后,如果未來股價不斷攀升,我們會覺得這是自己有眼光,我們的收益歸功于自己的頭腦。如果未來股價不斷不斷下跌呢?這時與自己的頭腦無關啦?虧損的責任全推在這只股票上?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力;每個人,都應該對自己的選擇負責。
肯于承擔責任是一種非常令人欣賞的性格魅力,而反之,那些總是推卸責任的怨男、怨女,即便是 有理,也是不招人喜歡的。因為,沒有人會喜歡滿身戾氣的人。
情感認知,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領域,因為沒有標準,也不是以對錯而論。
一個人情感認知能力的高低,決定其情感生活中的幸福上限、及下限。
任何一個人都能夠過上自己所想要的樣子,當過上自己不想要的生活時,問問自己,真的方向對了嗎?真的具備了這個能力了嗎??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