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鷹艾迪》:倒數第一,竟然如此興奮

試想一下,在一座名牌高校中,有一個班進行期末考試,成績下來之后,有位考了倒數第一名,而且成績與倒數第二差的很遠,就是這樣一位。拿到成績但之后的舉動出人意料,竟然超級興奮,瘋狂的自high起來,并不是過于悲傷得了神經病,而是真正的高興,就好像自己拿的不是倒數第一,而是如假包換的第一名,仿佛世界都被自己掌控。

按照常理來說,對于這樣一位沒皮沒臉的家伙,有句話是怎么形容來著↓↓↓

但是,如果你了解真實情況,就會發現這位倒數第一先生,沒有上過一天正軌課,教學樓的門都不知道往哪開,課本長什么樣都不知道,幾乎沒有資格坐在這里考試。當你知道這些事情之后,你是否還會覺得這位“厚顏無恥”呢?他興奮的不是考試成績,而是能參加考試。

這個故事就發展在這位叫做艾迪的英國人身上,也是《飛鷹艾迪》所講述的故事。

關于電影本身,簡單說兩句,個人是非常喜歡這部電影,極力推崇。

俗到可愛的末流選手

俗套有兩種,一種是俗不可耐,一種是俗到可愛,《飛鷹艾迪》屬于后者,一個俗到不能再俗的勵志故事,看過的觀眾可以簡單的對號入座,參考大量同類競技或勵志題材,就會發現,故事模板千篇一律。

小人物的奮斗史,為了夢想打破重重阻力,末流選手,還有一個曾經很牛逼,但現在極其潦倒的二流教練。就這個設定,往同類競技題材中扔一塊磚頭,砸中十個電影,有八個是這樣的模式。不信?咱信手拈來。

星爺作品中就有兩部:《少林足球》與《破壞之王》。還有當年的基努里維斯的《追夢高手》、亞當桑德勒《最長的一碼》、托比馬奎爾的《奔騰年代》,去年公映的《全力扣殺》,以及狼叔另一部勵志片《鐵甲鋼拳》。

競技勵志本身就具有“好評”屬性,因為對夢想的追逐雖然老套,但永遠令人熱血沸騰。小人物的勵志拼搏,無數次的失敗,換來的是電影后半段極具張力的“總決賽”,會充分調動觀眾情緒。但《飛鷹艾迪》的特殊之處在于融入喜劇色彩。

極佳的故事渲染手法

本片是《王牌特工》的原班人馬,除了蛋蛋毀容飾演艾迪之外,前作的導演馬修·沃恩擔任監制,后者是一位及其會講故事的導演,他與本片的導演德克斯特·弗萊徹(馬修的好友,演員出身,演過《兩桿大煙槍》和《兄弟連》)將這個俗套的故事條理的順風順水,故事一氣呵成。

該片最大的亮點有二:

其一是競技本身帶來的視覺沖擊以及懸念造成的緊張感

跳臺滑雪是一項非常壯觀而又危險的運動。這些起源于挪威處罰犯人的行刑項目變成競技運動之后,危險性一點也沒有減少,稍不留神就會骨斷筋折。成功與失敗之間的差異性帶來了劇情張力,尤其是最后場面,豁出去的縱身一躍前,時間仿佛停止,氣氛渲染達到極點。

其二就是喜劇色彩

多數來源于艾迪本人的秀逗屬性。這個與憨豆先生差不多的家伙,在無數次的失敗之后,只為能在奧運會上縱身一躍。他本身的事跡并不可笑反而令人肅然起敬,可笑的是這個角色。末流選手+二流教練的設定,有些山寨的裝備、滑稽的身形,如小孩一般天真的二百五表現,都能引發大量的笑點,蛋蛋全程繃著演好心疼,嘴撇得跟八萬一樣

那么話又說回來了,艾迪究竟是誰?

那么讓我們來看一下現實中的飛鷹艾迪,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個倒數第一的家伙,如此搞笑的一個人物,為什么這么出名,大中華局域網連百科詞條的都沒有,但傳記電影卻出來了。

************************************分割線****************************************

告訴你一個真實倒數第一先生

飛鷹艾迪,原名邁克爾·愛德華茲。1963年生人,想了解這位的主要“壯舉”,看電影就夠了,已經說得很清楚,小人物勵志的典型案例,這里主要說說電影里沒有涉及到的地方。

有人說《飛鷹艾迪》是滑雪版的《阿甘正傳》,別鬧了。艾迪原型的人物可不是傻子,也沒有干出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件,只是小時候跟阿甘一樣腿有毛病需要矯正。這位智商沒問題,就是有點二,一根筋,心很大,從而顯得傻乎乎而已,卻是一個小人物勵志教科書。

業余選手自帶二百五屬性

艾迪之所以與奧運會其他選手不同之處在于,他是個完全業余的家伙。正如電影中所示,1984年他高山滑雪落榜沒去成奧運會之后,開始轉向沒有任何競爭對手的跳臺滑雪,準備朝著1988年冬奧會進軍。然而這位勇氣不缺,缺的身體、技術和錢。

★首先他是高度近視,滑雪的時候眼鏡套護目鏡,否則看不見路。然而在高空下落的時候,眼鏡上也會充滿霧氣什么也看不清,也跟“盲落地”差不多。

★他身高172cm,體重82公斤,為最重的一位,甚至比當時同期選手體重第二的哥們足足重了9公斤。跳臺滑雪最重要的是流線型、體重輕,如飛馳的箭一樣,才能飛得遠。但這位是“炮彈出膛”。

★他從訓練到參加世錦賽時期的裝備都是二手的,片中也展示了他和狼叔去別人不要的裝備庫里收破爛的情景。二手不合身的裝備所以產生了非常搞笑效果,超大號系著繩子的頭盔、要穿6雙襪子才能撐滿的滑雪靴(但在奧運會時期有贊助,應該不是二手裝備了)。

★因為沒錢,所以這位一邊訓練一邊籌錢。并不像電影中展示的那樣受到風韻猶存的酒店老板娘待見(也許真的有,但鮮有記錄),而是到處打工,保姆、園丁、酒店打雜什么都干,甚至還在芬蘭一家神經病醫院里打工(并不是去看病)。

隨后的故事就都知道了,電影里有講,1987年世錦賽排名第55位倒數第二,倒數第一被取消了參賽資格。然后這哥們參加了奧運會。

奧運會一"飛"成名

1988年加拿大卡爾加里,雖然一開始默默無聞,但曝光率還是夠的,當時媒體形容艾迪的故事為“鑲著花邊的謊言”,原因就是不信,說他是炒作。對此艾迪的回應簡單直接:“他們說我有恐高癥,但我一天跳60次,這不是一個恐高的人能做到的。”

后來他參加了兩次跳臺滑雪,從70米到從未嘗試過的90米,毫無懸念,倒數第一。雖然他跳出了個人最好成績73.5米,這個成績是什么概念,如今跳臺滑雪世界紀錄大概是139米左右(跳雪計分不只看距離,而是綜合落地、姿態等等其他因素,這里只單單拿出距離說是而已,并不是最后得分),但憑借著這位的奧運會差到離譜的成績以及個人身上傳奇勵志色彩,當然還少不了得了倒數第一之后high到極點的慶祝。竟然讓艾迪大受歡迎。

艾迪的粉絲有兩種,第一種是媒體,他是媒體明星,小報和八卦炒作的焦點,甚至在奧運會期間就上了脫口秀。媒體戲稱他為“脫線先生”(Mr. Magoo,美國著名動畫片,一個視力極差的老頭的搞笑故事,97年出了電影版,唐季禮執導,已故笑星“白頭神探”萊德利·尼爾森主演),一個意大利記者稱其為“跳臺掉雪”(ski dropper),但都沒有“飛鷹艾迪”這個名號響亮。

另一種粉絲就是單純的崇拜者,因為作為一名業余選手,艾迪的事跡真正代表了奧林匹克精神。在當年奧運會閉幕式上,組委會主席弗蘭克·金曾說“在本次奧運會上,有的選手贏得了金牌,有的選手打破了記錄,還有的選手像鷹一樣飛翔”。

大名鼎鼎的“艾迪規則”

但國際奧委會(IOC)卻不喜歡他,因為這幫當官的認為艾迪的行為屬于“砸場子”,他的業余行為讓奧運會這樣高水平的賽事運動顯得很兒戲,像艾迪這樣的都可以參賽,對其他運動員來說,參加奧運會幾乎沒有門檻。因此1990年,國際奧委會通過了一項規則,也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飛鷹規則”。

規則規定,只有在世界排名前50或者總排名前30%之內的運動員才有資格獲得奧運會入場券。

規則直接導致艾迪同學1992年和1994年都沒能入圍,1998年艾迪甚至獲得了一家英國公司的贊助,幫助他參加1998年日本長野冬奧會,但還是失敗了。

一跳成名之后

但艾迪并沒有因此消沉,88年成名之后,隨之而來的就是無數商機,不僅頻頻亮相各種綜藝節目,而且接了大量廣告,上電視、代言汽車,出場費曾高達每小時1萬英鎊,最多一天賺了6.5萬英鎊,光1988年大概就賺了50-60萬英鎊。雙獅弗拉迪瓦伏特加、奧林巴斯相機、哈姆雷特巧克力、吉百利等公司贊助為艾迪設立了基金,甚至飛鷹航空一口氣給他簽了5年贊助合約。

但1992年艾迪還是宣布破產,稱信托基金的收益并沒有設置正確。退役之后,開始干起了廣告和脫口秀,據說還當了一陣子流行歌手。2003年,他拿到了德蒙福特大學法律學位。 2010年的溫哥華冬奧會,他還出來跑了火炬接力。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