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辛棄疾的《丑奴兒》大概在初二時背誦過,當(dāng)時強記的詞意、作者抒發(fā)的情感,已經(jīng)被記憶淹沒,早早還給老師了。
? ? 想想那個時候的我們,愛寫無病呻吟的文字,但卻從不認(rèn)為自己是為賦新詞強說愁。如今人到中年,再讀這首詞,終于明白,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的意思。
? ? 一日在KINDEL在找書讀,翻到了一本寫辛棄疾的。讀辛棄疾,看他青春年少,快馬揚鞭,單槍匹馬,取叛軍首級,率領(lǐng)大軍歸依南宋,只為收復(fù)舊山河。然而空有報國志,不明當(dāng)局心。南宋君臣多為偏移一角,只求安穩(wěn),即使有名為備戰(zhàn)人士,也是為了面子籠絡(luò)人心。當(dāng)遭遇困難的時候,才會啟用辛棄疾,而耿直的人啊,一有機會,便肝腦涂地,奮發(fā)圖強,整建軍隊,但稍有所成,便被猜忌,于是幾上幾下,最終夢想落空。這樣情況下,卻道天涼好個秋,又是怎樣的心境呢?
? ? 讀到此時,扼腕嘆息。為英雄壯志未酬而嘆息。他真的不明圣意嗎?他真的不明仕途種種嗎?他雖為武將,卻也才華橫溢,事事明了。只不過,他放不下的是大宋百姓,放不下的是那片故土。金陵城,當(dāng)他望著濤濤江水, 把欄桿拍遍時,我淚不由而下。
? ? 再讀辛棄疾,有點晚了,但或許此時讀,能讀出幾分感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