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其實就是由無數個選擇構成。
當你做選擇時,如果你永遠把自己擺在最后、甚至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只考慮他人會怎么看、對他人有何不利等等,那么當你老了、回顧一生的時候,你發現最虧待的,恰恰是自己,然后你會發現,這一生,算是白活了。
武志紅老師上周的內容是“成為你自己”,相信很多訂了專欄的人都挺受觸動的。
成為自己,就是要尊重自己的感覺。
武老師說,感覺很重要。當你做一個決定時,你有沒有尊重自己的感覺?注意,不是爸爸媽媽的,不是愛人的,不是孩子的,不是朋友的,不是老師的,不是鄰居的,不是其他所有人的感覺,是你自己的感覺。
但是,很少有人能做到,一直尊重自己的感覺,成為自己。
因為,尊重自己的感覺,意味著真正放下外部評價,關注自己的內部評價,聽從內心。這真的很難做到,但正因為難,所以,能做到的人,幾乎都成了優秀的、卓越的人。
喬布斯說,你要聆聽你的心,而不是你頭腦中的信條。他的父親曾經一再對他說:尊重你的感覺。喬布斯從不考慮市場,他只是做出同行中的極品,然后顧客自然就會來買了。
巴菲特的父親也曾經對巴菲特說:尊重你的感覺,你的感覺越是別具一格,別人越喜歡對你說三道四,這時候你需要的,就是繼續尊重你的感覺。正因如此,巴菲特才能在“別人貪婪的時候我恐懼,別人恐懼的時候我貪婪”。
宮崎駿也是從不考慮觀眾的人,也不考慮市場,他編故事,都是讓故事自然流淌,他拍電影,可以沒有劇本。他說,不是他制作了影片,而是影片自己出現的,他除了服從,沒有別的選擇。他說的服從,就是指尊重自己的感覺。
托爾斯泰把安娜寫死了,自己卻哭了,別人說他傻,哭什么,自己是作者,想主角活就讓她活好了!可是托爾斯泰卻說:不行啊,她自己要死啊!
武志紅老師也是尊重自己感覺的人。當年他剛在報紙上寫心理學文章時,就沒有聽從領導的要求,改變寫作風格,而是聽從自己的內心,最終寫出了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文章。
尊重自己感覺的人,成為了自己,成為具有超凡創造力的人。
這些卓越的人,也曾經是普通人??!
那我們普通人,如何做到尊重自己的感覺呢?
武老師建議大家想出至少五件自己特別想做、卻一直沒有做的事(越多越好),并告訴自己,從今天開始,我要去實現它們了,而且還要給自己規定實現它們的時間。體驗過之后,再來看看結果。
我特別想做的事:
1?一個人背著旅行包去旅行,沒有目的地,就是一個人隨便走走、看看。
2?要去一次西藏、與家人去歐洲、日本、新西蘭旅游。
3?坐一次過山車、蹦一次極,體會自由飛翔的感覺。
4?假期和家人到一個風景優美的地方住上一段時間,每天就看看書,發發呆,和家人在周圍走走,而不是像通常旅游,總是要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又是和一群人,太過熱鬧,不夠悠閑。
5?去一個更有挑戰性的地方工作,和一群滿懷激情的人同事。(從自己滿懷激情地工作開始)
6?非常流利地用英語與外國人交談。
7?換個房子,有電梯、視野開闊,南北通透,朝南的房子里,冬天陽光充滿房間,遠處有一個大大的湖。
8?更多微笑、哈哈大笑(馬上開始?。?br>
9?研究國學。
10?研究親子關系,幫到有需要的人。
11?醉一次酒。
你想知道尊重自己的感覺,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嗎?
別問我,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我要開始去體驗了。
如果你也想體驗一下,就寫下你特別想做的事、并開始踐行吧!
最后,我把從武老師那里抄來的魯米的詩做結尾:
有一顆光的種子,種在你里面。
你必須用自己去澆灌它,否則它就會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