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周一的早晨,我被一個噩夢驚醒。打開手機,凌晨四點四十八,我迅速拿手機將夢境記錄下來,以防我下一覺醒來不再能回憶得起。我覺得這個噩夢很復雜,又顯得有些真實,離我的潛意識特別接近,讓我覺得周公的七類夢境無法解述現代夢境,也許用弗洛伊德《夢的解析》能夠幫我尋到大腦皮層究竟是受到了何樣的刺激。我將這個夢境發出,也希望得到分析與解述。待到八點半我再次醒來,手機里多了多條微信。
你告訴我,佛家說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陰熾盛。其中這三苦,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最是人生的真實寫照。愛別離,與至親,相愛的人乖離分散,所以苦。因為某一些因緣,所心愛的人兒離你遠去,你舍不得,所以感覺到苦。怨憎會,我們和冤家、仇人沒辦法避開,每每要見面,這就叫做怨憎會苦。求不得,我們用種種辦法與手段,希望獲得自己所喜愛的東西或崇高的理想,但是結果還是得不到,這叫做求不得苦。
第一次接觸到人生八苦,是我在豆瓣上看關于《天龍八部》的影評。金庸先生于我來說,是我對武俠小說的啟蒙,而后讓我進入癡迷狀態。金庸先生不僅是武俠小說家,也是近代以來的國學家,他將傳統的雅的琴棋書畫、禮易春秋、詩經離騷、周易老莊、奇門遁甲、正史野史融入了通俗的武俠小說,有下里巴人,也不失陽春白雪,能夠雅俗共賞。金庸的《天龍八部》對佛學涉及較多,其書名就是佛教術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天龍八部》對人物的刻畫充分描繪出了人生八苦,對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更是表現地淋漓盡致。
蕭峰一生求的是忠俠仁義,卻終難兩全;虛竹一生求的是虔誠禮佛,卻終是被逐出山門;阿朱求的是與蕭峰死守,結局卻是生死兩隔;段正淳求的是眾美長伴,最后所有美人一一死于面前;慕容復求的是黃袍加身,最后只能在瘋傻中沉入迷夢;星宿老怪求得是坐擁功利,結局卻只能暮鼓晨鐘……相求的必然得不到,不求得反而非要塞給你,暮鼓晨鐘于星宿老怪是不想要的,于虛竹卻是求之不得的,阿紫于蕭峰是不想要的,于游坦之卻又是求之不得的,手掌兵權于蕭峰是不想要的,于慕容復卻是求之不得的。(摘自豆瓣)
蕭峰的父親蕭遠山,與妻子孩子生離死別,對仇人慕容家族憎入骨髓,對報仇雪恨求而不得。木婉清是《天龍八部》中第一個求不得的痛苦之人。她不通人情世故,感情卻單純真摯,一旦確認愛上書生氣的段譽,便死守這一份感情,堅定不移。她得知,她愛上的是她同父異母的哥哥,這種命運讓人無可奈何,不管如何求都不能得的,只能飽受煎熬與痛苦。段譽對于王語嫣,也是受盡了求不得苦。王語嫣心心念念只有一個表哥慕容復,對段譽的一往情深置若罔聞。段譽苦苦追隨,卻不能得王語嫣一點點的關注,讓他痛不欲生。這之中段譽固然是受盡了求不得之苦,而王語嫣最后被慕容復辜負,又豈不是求不得?那伴隨著愛別離和怨憎會的求不得到底是在求什么呢?其實求的是自己的心魔,陷入了自己的夢境。我相信段譽后來已經悟出了這個道理,他之前從未求過,對于神仙姐姐是膜拜,卻從未起過占有之心,他喜歡的不是王語嫣本人,而是他的心魔。所以在這部整體悲劇的小說里,段譽在最絕望的時候得知王語嫣不是自己的親妹妹,從而成了《天龍八部》里唯一如愿所償之人。
求之不得是一個人的苦,得到了再失去便是兩個人的苦。但怨憎是個人的感受,別離卻是兩個人的范疇。世間所有的別離既是一段怨憎的結束也是另一段怨憎的開始,我們從苦難中開始,一同走過生老病死,共同生活所帶來的壓力與束縛,會教會我們體會對方的苦,我希望的陪伴與廝守,是怨憎彼此不能海枯石爛,是愛此生不別離,是懼得而復失,這三苦少了一個都不算圓滿和修行。
人的一生會擁有許多幸福的事情,也無可避免痛苦的經歷。生老病死我們無法改變,選擇聽從宿命,對待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我們能做的就是選擇一種面對態度,也不能極端的走入“我思故我在”的主觀唯心主義,而是應該放平心態,減少欲望,平靜生活。我思故我在的主觀之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出世之人,經歷滾滾紅塵,味盡五味雜陳,現實中他找不到那方理想的凈土,只好終南山游。另一種則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畏懼生命中必經的苦痛,逃避現實不過螻蟻尚且。我想,一路過來云淡風輕,對往事和苦痛說一句: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
附天龍八部:
所謂天眾,乃蕭峰,求其身世而不得,求阿朱而不得,彷徨與胡漢身份之間。
所謂龍眾,乃段譽,求愛情而不得,求其六脈神劍而不得,若非金庸開恩賜下惡人為父,也終為一生求不得。
所謂夜叉,乃虛竹,求佛法而不得,求出家不得,心向神佛,卻成鬼王。
所謂乾達婆,乃阿朱,求易筋經不得,求蕭峰,求父母則身死,百張面孔,便為死因。
所謂阿修羅,乃慕容復,求復國不得,求武藝不成,四處求斗,心胸狹隘,終至精神錯亂。
所謂迦樓羅,乃鳩摩智,廣求武藝則入魔,佛象魔心,且最終一身功名散去,孑然而走。
所謂緊羅那,乃阿紫,求姐夫憐愛不得,求功名成就不得,作繭自縛,跳崖而終。
所謂摩呼羅迦,乃游坦之,求阿紫不得,求報仇不得,蠢笨如蛇,欲念如蛇,百毒不侵,情毒難解。
天龍八部者,乃世間眾生投影,人非人,卻皆得人之欲念,需知人之八苦,乃生,老,病,死,憂悲惱、怨憎會、恩愛別離和求不得。
方有不求,才有所得。便如迦樓羅,舍去所求,便能成佛。(摘自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