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真實事件改編的普法欄目劇真是讓我感慨,讓我對階層這個概念有了更深的印象。
劇中的兩個主人公就是兩個悲劇的疊加。
女主人公王蓉遭遇家庭暴力,兒子死亡,父母皆忘的多重打擊,對活著沒有任何希望,最終與男主人公相約自殺。
男主人公趙輝,也是一個孤兒,是處于社會底層的吃低保的年輕人,對生活沒有信心,沒有工作,唯一的愛好是看書,對于二戰(zhàn)期間的將軍的事跡如數(shù)家珍,如果生在一個有錢家庭的話,他的出路會是搞研究,可是作為一個孤兒來說,他在別人眼里就是書呆子,就是一個懶人,原本他也曾經(jīng)找過工作,卻兩次都是工作了然后要不來錢,所以放棄工作靠低保每天方便面度日,每天只是抱著一本書癡迷的看。
這樣兩個背景的男女主人公相遇,自然是惺惺相惜,彼此可憐,所以他們經(jīng)常相約在小樹林見面,在這里,互相傾述各自的遭遇,趙輝給王蓉忘情的講解二戰(zhàn)時的盛況。
兩個人也曾經(jīng)有過一段甜蜜的時間,他們住在一起,可是趙輝窮的連醬油鹽都買不起,怎么過日子?
最終,他們都覺得活著沒有意思,于是相約自殺。但是趙輝在殺了王蓉后卻因暈血而暈倒沒有自殺成。
最終的案發(fā)現(xiàn)場卻把趙輝定義成先奸后殺帶搶劫戒指,他根本請不起律師,所以法律援助的律師免費為他辯護。
在兩個人同時在場的時候,趙輝總是顧左右而言他,總在扯本拉登啥的,單獨剩下男律師后終于敞開心扉,仔細講述他與王蓉的前前后后,他講其實他也準備跳海自殺到另一個世界找王蓉去。
兩個律師費勁功夫找證人,找材料,分析趙輝心理,希望法官考慮多方面因素,減輕刑罰,但是最終量刑并不由律師決定,最終法官依然判處趙輝死刑。最后臨刑前兩個律師又去見了趙輝,他對兩個律師表示了感謝,又熟練的講解了一遍隆美爾將軍的生平,甚至清楚的知道哪年哪月升為什么級別。兩個律師在電視里面哭,我們在電視外面哭。哭法律的無情,哭社會的殘酷,哭階層的差別!
兩個律師在經(jīng)歷這樣的事情后決定以后更多的接一些法律援助的案子,他們都是處于社會底層的人,沒有經(jīng)濟能力,沒有社會地位,遭遇別人的白眼,遭遇社會的不公平,慢慢的對自己,對人生絕望,對生命絕望,才會想到相約自殺這樣的悲觀的想法。他們沒有辦法接受教育,他們不懂法律,他們不會用法律的方式保護自己,比如劇中的王蓉在慘遭家庭暴力時依然不敢離開那個恐怖的家,她說,沒有錢,沒有工作,沒有房子,我能去哪里?
這個劇給我的感受更大的是女人一定要獨立,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有能獨立養(yǎng)活自己的能力,一定要在女孩子小的時候就要接受這樣的教育。
社會原本不公平,自己更不能把自己放在低的不能再低的位置。更不能依附于任何人。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靠人靠天靠祖上,不算是好漢!無論男女老少,記住只有自己靠的住。
如果王蓉想到這些,她會勇敢的離開那個家暴的家,如果趙輝想到這些,他會好好努力工作,可能會與王蓉過一個安穩(wěn)的日子,可是哪有那么多的如果?
空留下一聲嘆息,空留一些感慨于世人。
只希望他們的死能喚醒一些迷茫的人。
看別人的故事,想自己的生活,我們的孩子們不知道從這個故事里學(xué)會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