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主論壇之一“探尋電影之美高峰論壇——‘一帶一路’電影發展與全球電影新格局”在中國電影博物館舉辦。論壇探討了“一帶一路”政策下,中國電影市場國際化的機遇,旨在促成電影國際合作和形成全球電影新格局。
“廠”字型發展帶來國際化新空間
基巖資本副總裁岑賽銦表示:IP衍生是容易被低估的一環,卻又是決定未來產業規模的關鍵。在中國整體消費升級的大背景下,伴隨著文娛產業的發展成熟,IP衍生將會是下一個千億量級的市場。
北大文化資源研究中心主任張頤武指出,2010—2017年的中國電影本土票房呈“廠”字型展開,2015至今是“廠”字型的一橫,熒幕數上漲及觀眾收益逐漸下降,票房增長放緩并進入了長期的平穩期。
張頤武認為,中國電影市場爆炸式的增長改變了全球電影格局,中國電影已成為全球電影的一個中心。好萊塢把中國看作很重要的生產和市場中心,這造成了全球電影的市場調整,也使中國電影成為全球電影的核心想象要素,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關于西域和“一帶一路”的想象。
“我覺得中國電影已經到了歷史臨界點,正在獲得多重市場,整合自己想象的空間,這新空間在中國三四五線城市,在”廠“字型之間,我們怎么努力把這個空間做得更大,全球獲得一種全球電影中國表述、中國空間,已經變成了中國電影最大的機會,也是最大的挑戰。”張頤武說。
談及 “一帶一路”下中國電影如何走出去,聚禾影畫創始人暴捷認為,中國電影產業的升級需要借助于更深度的國際合作,需要從國際化、類型化、差異化和工業化四個方面逐步完成對全球市場的理解和對整個工業鏈條的把控。可以設置中外交流中心作為“一帶一路”框架下影視產業各個環節進行國際合作的窗口。
另外,英國丹瑞斯電影節主席埃利奧特·格魯夫透露,將與聚禾影畫傳媒公司合作,在中國建立影視文化孵化器,向西方展示中國文化及影視發展情況,并分享歐洲在電影教育、電影制片等方面的經驗。
影視資本對接應重視并購
華泰聯合董事總經理,并購業務負責人勞志明先生從資本角度對影視產業運營進行了解讀。他認為,目前影視行業有粉絲經濟支撐,且享有新經濟新技術、消費升級及“一帶一路”政策的紅利,行業及相關衍生品的機會被資本看好,融資端和投資端都非常火爆,影視行業已經成為重資本的操作。
同時,勞志明指出,影視行業資本化和商業化操作尚有欠缺。“影視行業的高風險和高收益不適合集中投資,需要分散投資來化解相應的風險。”勞志明說,“通過投資、融資、并購的方式對接資本市場對于行業的推動非常有益。”
勞志明介紹了國內影視市場進行國內國際并購的三個落腳點:一是從行業的周期波動涌現出的價值發現機會;二是聚焦于新模式、新環境下的爆發機會和成長機會。三是產業整合,包括內容、運營、營銷和后續影的產業鏈延伸。
勞志明介紹,影視行業的資本對接有IPO、登陸新三板、私募融資等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要解決產業鏈條的整合和資源的聚集,同時要解決企業發展的資金問題。從資本對接的實操來看有以下要點:一是必須有資本和金融操盤團隊;二是要解決企業發展與規范性問題;三是企業價值的體現,包括企業經營目標從現金流節余最大化到報表最大化和從追求現金結余到追求報表兩個維度;四是解決企業成長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