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被運營活動搞的頭大,各種策劃、出方案,產出H5原型,但也因此總結出一些心得,在此記錄如下。
我認為,上線一場線上活動,要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1、活動的原因。
為什么要舉辦這次活動,尤其是為什么要策劃一個線上Web頁活動。可以是為了新版App上線造勢,可以是為了提升品牌影響力,可以是為了帶新增用戶,可以是為了承載線下活動的線上宣傳等。
2、活動的價值。
也就是做這個活動可以為用戶帶來什么?為公司帶來什么。可以是向用戶傳達新App理念,可以是引導用戶參與,可以是為公司創造收入,可以是為提升行業影響力。
3、活動的參與方式
就是具體的活動形式,通常先由運營和產品通過“腦暴”形式產出基本思路,再由產品經理將創意梳理成具體的用戶操作流程和開發邏輯,繪制原型文檔。
舉個例子,“腦暴”的結果可能是需要有一個線上的“游樂場”,布置很多游樂場的“設施”,每個設施用戶可以查看玩法,還可通過“互動”方式,收集散落在游樂場中的鑰匙,開啟寶箱,抽取大獎。那落地成產品方案,就要考慮:
如何布局“游樂場設施”;
點擊后如何呈現“玩法”頁面(彈窗或跳轉);
收集“鑰匙”如何標識唯一用戶(是否要登錄);
收集的鑰匙如何查看;
開啟寶箱后出現寶物的算法;
……
總之,參與方式是線上活動頁面的重頭戲,一般需要多輪溝通,多輪修改,多方認可才可進入開發階段。
4、活動的參與人數
通常需要運營人員預估活動參與人數,一方面用于評估投入產出比,參與人數有限的活動就不適合復雜業務邏輯的開發;另一方面用于評估頁面負載能力。
5、活動的預期結果
一般也是由運營同學,通過參考歷史活動效果,估算出本次活動要達成的目標,比如互動人數、分享次數、傳播范圍、搜索熱度等,如果有商業化內容,比如抽獎,還要預估公司成本,以及通過抽獎帶來的新增、活躍數等。
6、活動的上線時間,緊急度、重要度
明確上線時間,以此倒推原型產出時間、設計產出時間、開發時間、測試時間,并根據上線時間,調整活動的玩法復雜度和設計的“炫酷度”。(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先確認上線時間,再想玩法)
7、上線步驟和推廣步驟
通常是由運營同學設計活動頁面上線前的預熱方式,上線后的推廣策略,以及如何引導用戶在頁面中“玩”起來,造成互動和傳播。
以上就是我的總結,順便說下,目前36氪正在上線互聯網粉絲節活動,也是我一手操刀的,歡迎到36氪官網訪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