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月亮與六便士》—戴著面具活著

昨天讀完了英國作家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這部巨著,書中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在年近四十多歲時,為了追求自己畫畫的理想,拋妻棄子、不為周邊的任何人財物所影響和誘惑,孤注一擲進行畫畫創(chuàng)作的鮮明人物形象,以及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jié)描寫,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腦海里,震撼著我的心靈。

月亮與六便士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威廉· 薩默賽特·毛姆,于1919年創(chuàng)作的長篇小說,毛姆還著有長篇小說《人性的枷鎖》、 喜劇《圈子》、短篇小說集《葉的震顫》、《阿金》等。

英國小說家和劇作家毛姆


《月亮與六便士》這部長篇小說中,毛姆以第一人稱“我”的方式,敘述了整個故事。

整本書的內(nèi)容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的生平為素材,描述了一位年過40,原本平凡無趣的倫敦證券經(jīng)紀人思特里克蘭德,他擁有一對聰明可愛的兒女,一個幸福的家庭,他的妻子美麗、端莊且好交際。不過,突然有一天,他毫無征兆的放下家庭,離家出走,去巴黎學習畫畫。后來又離開巴黎,一路顛沛流離,受盡苦難,最終奔赴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用畫筆譜寫出自己傳奇而又不為世人所理解的一生的故事。


保羅?高更


他后半生窮困潦倒,倍受病痛所折磨,不過這些仿佛對他來說,都是身外之物,微不足道。只要能夠有一線生的希望,他都會用盡全力去畫畫,即使被周圍人所嘲弄和不理解。

特別喜歡百度百科里這一段對《月亮與六便士》作品的評價:

作品表現(xiàn)了天才、個性與物質(zhì)文明以及現(xiàn)代婚姻、家庭生活之間的矛盾,有著廣闊的生命視角。
作者用散發(fā)著消毒水味道的手術刀,對皮囊包裹下的人性,進行了犀利地解剖,混合著看客訕笑的幽默和殘忍的目光!

保羅高更畫作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小說的書名,月亮代表夢想,六便士代表財富,是大家賴以生存的生計來源。當我們面臨夢想與金錢的選擇時,大多數(shù)人都會選擇六便士。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我上初中那會,農(nóng)村流行考中專中師。考上了中專中師,就擁有了國家一個鐵飯碗。班里學習好的學生,都會優(yōu)先走這條路。規(guī)避奮斗幾年,考不上大學的風險;也可以早點畢業(yè),出來工作,減輕家里負擔。

我的父母對我的期望亦是如此。

可是,我的志向卻不止于此。我一門心思想考大學,總是憧憬著自己走進大學校園的那一刻。

所以,當初中畢業(yè),我雖然考上了中師,家里人都為我高興時,我卻告訴父母,我要上高中,考大學,結果可想而知。

那時候,家里窮得幾乎揭不開鍋,我的決定讓家人和親戚朋友很不理解,他們覺得我很不懂事。寧愿放棄一個旱澇保收的國家鐵飯碗,去追逐虛無縹緲、遙不可及的狗屁夢想。

那個暑假,我每天以淚洗面,苦苦哀求父母親。

直到開學報道的那一天,母親鄭重的把我叫到她跟前,最后一次征詢我的決定。

當我堅定不移的告訴母親我的決定是上高中時,母親就說了一句:“想好了就去上吧”。

聽到母親說出這句話的那一刻,我激動的難以名狀,哭得稀里嘩啦。我終于如愿以償,開啟了追逐我上大學的夢想。

追求夢想的過程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因為追逐夢想的過程也是個苦難的過程,能否克服苦難,還是個未知數(shù)。無論最終結果如何,努力了,爭取了,無愧于心就行。

記得上大學那會,我的一位大學老師,在給我們上第一堂課時,與我們班里的一個上海女孩,一見鐘情。我的老師那一年即將結婚,碰到我的同學后,他毅然決然跟女友分手,跟我的同學談起了戀愛,后來結婚生子,現(xiàn)在幸福地生活著。

那時候,我們這幫剛進大學校門、涉世未深的學生,實在無法理解老師的行為。我們非常同情老師女友的遭遇,很鄙夷老師的人品和做法,常常不屑于跟他們倆在一起。

后來,大學畢業(yè)多年后,回頭再來看這件事情,我突然明白了這個道理。在追求自己幸福的道路上,無關對錯,只要自己認為是對的,自己開心就行,不用去顧及周圍人異樣的眼光、不理解或厭惡的態(tài)度。

然而,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有多少人能夠面對真心,如《月亮與六便士》中描寫的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一般,不顧世人的責難,一心為實現(xiàn)心中的夢想而活?

反正我是做不到像主人公那樣,拋棄一切為理想而活,我是一個戴著面具活著的俗人。

腦海中突然想起,畢業(yè)后參加工作時,曾經(jīng)一起學習英語的一位同學,是兩個大公司的老板,擁有一個幸福的家庭和兩個漂亮聰明的孩子。然而,突然有一天,他也選擇離家出走。所不同的是,他從此遁入佛門,一心向佛,過起了苦行僧的生活。

無獨有偶,之前報紙上報道過一名柳姓學生,數(shù)學方面的造詣非常深,美國的麻省理工院校給他提供了全額的獎學金,希望他能夠到這所學校讀書。但是,他當時卻直接拒絕了這個條件,并且留下了一封信,直接到寺院當和尚了。他的家人和同學,至今都無法理解他的做法。

在這些事發(fā)生的背后,我們不僅僅抱著不可思議和惋惜的態(tài)度,更應該剖析背后的原因,關注每個人的內(nèi)心,尤其是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

正如書中下面的一段話:

有時候,人們把面具佩戴得天衣無縫,連他們自己都以為在佩戴面具的過程中,自己實際上就成了和面具一樣的人了。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在這個復雜的社會中,我們大多數(shù)人,背負著倫理、道德、贍養(yǎng)老人,撫養(yǎng)子女的枷鎖,戴著面具活著。每個人都有多副面具,遇到不同的人戴上不同的面具,做著違心的事,說著有時候連自己都不愿意聽的恭維話,處處小心翼翼,提防著旁人看自己的眼光,生怕出錯,讓自己丟人現(xiàn)眼。

所以,在你面前,和你交流的人可能只是個面具,最后不是人和人在交往,而是一副副的面具在交往。

我是一個戴著面具活著的俗人,所以,我有時候?qū)ψ约旱母杏X就是這樣。每天干著枯燥乏味的工作,只是為了賺取那滿地的六便士,讓自己和家人生活的更舒適一些。只有在每天那拼命擠出來的一點碎片化時間里,拿起筆寫作,才能享受到片刻的寧靜與安寧。

我有時候特別渴望自己,能夠拋去眼前的一切,真正做一回自己。可是,我不能,我還有很多使命要去完成,還有贍養(yǎng)父母、撫養(yǎng)子女等很多人生的枷鎖牢牢地鎖住我自己,讓我動彈不得,無法隨心而欲。

作者毛姆是想通過《月亮與六便士》,讓我們每個人思考活著的價值,大多數(shù)情況下,戴著面具活著的同時,也不要迷失本心,時不時摘掉面具,審視一下自己的內(nèi)心,為什么而活?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zhuǎn)載或內(nèi)容合作請聯(lián)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由作者上傳并發(fā)布,文章內(nèi)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fā)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