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整個升級的過程需要我的元認知程序的介入。元認知就是思考我們自己是如何思考的認知程序。如果說原來的元認知是1.0的版本的話,現在正在做的就是把1.0的元認知系統升級到2.0。通過改造自己的元認知系統把整個升級過程推進開來。
我最近開始思考一個問題:我們1.0的元認知系統是什么時候定型的?
我們從小就開始接受了很多教育,別人會告訴我們這個能做,這個不能做,我們也會去嘗試,看別人說的是對的,還是不對的。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只要沒有發生什么作死的行為,基本上也就能順利長大了。
直到某一天,我們開始停止發展我們的認知系統。開始對見過的東西習以為常,因為我們每天接受的信息開始變得越來越膨脹,很多信息都交給快系統進行經驗化的處理了。慢系統需要處理的新鮮的信息開始變少。然后人們就開始停止了慢系統的工作,把所有的流程都交給了快系統,讓它處理我們的日常生活。隨之而來的就是刻板印象,就是偏見,就是貼標簽。甚至因為慢系統停留在一定水平沒有再進行鍛煉,慢系統逐漸失去了處理更復雜的事務的能力。從而無法真的衍生出元認知系統。最終,人們就表現得不思進取,或者疲于應付每天的日常,而無法最終跳脫出自己的生活圈子,或者認真審視自己的成長路徑,決定自己的成長方向。
而有一部分人能夠衍生出元認知系統。他們開始對自己的現狀做一些反思,思考自己經歷過的路徑,并思考未來自己要去向的方向。總結過程中的不合理的地方,然后想辦法擺脫這種不合理給自己帶來的影響。這個過程剛開始會很懵懂,這個能力的增強是伴隨著我們的閱讀,交流而逐漸深化的。但是元認知系統也會在發展到一個階段停止下來。如果順利的話,可能生活在一個還不錯的環境里。如果不夠順利的話,可能還是在一個小圈子里打轉,感覺自己受到了局限。
當我最開始在專欄里看到談元認知能力的時候,我覺得挺欣喜:這東西我有。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才覺得光有是不夠的。元認知系統能否很好地工作,能否很好地調整個人在日常事務中的狀態才是最重要的。
我們建立一套系統幫助我們解讀生活中的一些事情,并告訴自己如何應對,這是元認知系統工作一個方面;我們如何規劃想要去到的目標,如何監督自己的執行,是元認知系統工作的另一方面。只有第一個面,我們能夠活得開心。需要另一個面,我們才能走向未來,踏入不一樣的人生。
如同最近很火的HBO的新劇《西部世界》。我們是否有辦法認識到我們存在于某條故事線里,能否跳出這條故事線,探索更大的可能性,就是元認知系統給我們帶來的東西。
從1.0到2.0的元認知系統。對于我來說更重要的構建一個自我監督的體系。這個體系的建立其實需要一些相關的概念配合起來:例如我需要什么,我追求什么,這個追求的過程應該是怎樣的,如何建立起評價和監督的體系。這個是新系統里一個重要的功能。發揮一點程序員的想象力,相信能夠在這個基礎上建立起一套具有普適性的體系。
所以,這個自我監督的體系要如何建立?這是一個需要時間思考的問題。雖然對于一些已經從小就培養了很好的自我監督體系的人來說是自然而然的。但對于我來說,需要一個過程。正如我開始記錄自己的思考,這個也算是自我監督啟動的一個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