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本好書,會覺得自己與讀書前判若兩人,自己有了明顯的成長,變得高雅;看一部唯美的愛情電影,自己也像經歷了這場戀愛,或是期待嘗試一次這種真情摯愛;畫一副畫,應該也是讓自己產生這種感動,這種感動充實我們的內心,真正的快樂,就是這種內心充實感的感動。
有幸參加了張老師的成長漫記,張老師的課堂講解細致,專業度高,他的課不是枯燥無味的技法講解,從課堂中散發出來的細節,能感受到我們的張老師藝術修行,這才是能真正感染到我們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從最開始的線條練習的不耐煩,張老師教我們畫畫就是以畫修行,慢慢需要靜下心來。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二次課的頭部模板中的十字形框架,五官細節的講解,這個時候畫得人物線條把控不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三次課角度練習,五官過于緊湊,結構不夠精確,老師說我畫得顏值不高,可是已經有點人的特征,一直期待有更多地驚喜。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四次課表情與情緒,一直覺得自己的人臉不夠精致。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五次課上色,老師講了配色的631原則,熟悉工具材料的使用。
圖片發自簡書App
第六次課我們學習了盒子人畫法,這個是老師教我們特有的技巧,任何復雜的形狀用幾何體概括,動態掌握好了,才能更生動地表現人物。
圖片發自簡書App
細節的手足表現,盡管到現在我的手足都表現的不是很好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動態與姿勢,主要是人物的重心,結構。
圖片發自簡書App
還是前期的線條沒練好,人物的上色技巧不夠熟練,所有的問題都可以從作業中體現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最后就是要自己還要不斷地練習,很多細節和結構感覺掌握地還不夠,要讓漫記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我要堅持下來,繼續走在漫記的成長路上,在此也感謝能遇到這么認真負責的張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