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是枚純正的文藝女青年。小時候看多了童話故事、愛情傳說,最心心念念的就是所謂“心有靈犀一點通”“感同身受”之類的體驗,并一直堅信:這世上肯定存在完全懂我的那么一個人。
不是沒被人嘲笑過幼稚、傻,可我始終固執。直到最近,終于放棄了這種不切實際的幻想。
事情是這樣的:前幾天,十幾年沒見的大學好友回東北,雖然只在一起短短兩天,但聊起上學時的各種糗事,依然覺得情深義重。只是,有一點,讓我非常詫異:當時我們所經歷的同一件事,彼此記憶的細節居然完全不同。譬如,我們都記得在大四時跟隔壁寢室撲克大戰,她記得我們被虐很慘,我記得我們掙扎中居然跟對手打得不相上下;我們都記得去同學家瘋天瘋地玩了整個假期,她記得我們吃很多土豆、睡在火炕上被烙出悶屁,我記得我們半夜去房后上廁所途徑豬圈怕被老母豬拱……
至此,我終于相信圣賢們的那些大道理:
所謂語言,當它被說出,就已不是你心中所想。所謂感受嘛,更是可能千差萬別。即便所有的經歷完全一致,兩個不同的“人”之間,能夠產生相同體驗和感受的可能性也微乎其微,這種體驗、感受再經語言加以表達,更會“謬之千里”。
我到底想說啥呢?就一句話,純真妹子傻白甜們,不要相信男人們口中隨口說出的“寶貝我懂你”“你說的我都明白”;不要相信這世界上真的有“你不說我也懂”的“靈魂伴侶”存在。
能懂你的,只有你自己。
人活一世,也就是活出自己而已。
再進一步講,我們可以去尋找理想的親密關系,但是拜托不要把“理解自己”的重任交到任何“別人”手中。這件事只能也只適合自己來做。
至于美好的親密關系嘛,那是一門更深的課程了,需要改天再說~
有人可能會說,你跟你老公也同甘共苦一起經歷過那么多啊,你倆都沒“感同身受”“心有靈犀”,這道理你一挺大的人了,不是應該早就明白嗎?
不好意思,當他是我老公、我男友的時候,我會固執地相信“感同不身受”“心無靈犀”的原因在于他不夠愛我啊~而并不是他根本做不到。
俗世眾生,人各不同,我們每個人來這世上走一遭,彼此帶的課題和能力本來就是不一樣的,誰都有自己的那個劫要化,誰也跑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