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學習了如何成為斜杠青年的知識,加以整理,形成此文。
斜杠青年來源于英文Slash,出自《紐約時報》專欄作家麥瑞克·阿爾伯撰寫的書籍《雙重職業》,指的是一群不再滿足“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而選擇擁有多重職業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這些人在自我介紹中會用斜杠來區分,例如:張三,記者/演員/攝影師,“斜杠”便成了他們的代名詞。斜杠青年越來越流行,已成為現代年輕人熱衷的生活方式。
那么,普通人如何找到自己的一技之長,并靠它掙到錢而成為斜杠青年呢?以簡書大神彭小六開始講起。
一、彭小六是如何成為斜杠青年的?
進入2016年,他用3個月成為簡書頭牌簽約作者,他用6個月從零開始出版了自己的新書,他一年寫出270000字,他的單篇文章閱讀量最高240000+,他用5篇文章就拿到公眾號原創。
他是上市公司部門經理、拆書幫蘇州分舵的教育長老、知識管理和時間管理達人、閱讀進化游戲創始人、簡書簽約作者、行動派專欄作者、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者、手繪老師……。
他上班時是部門經理,下班后就是名副其實的斜杠青年,他從200塊一天賺到20萬一天。
他說:所謂的牛逼,不過是像傻逼一樣去堅持,最后來了點運氣。
二、我們普通人可以成為什么樣的斜杠青年?
無論你做什么,圍繞著最終的目的只有兩個——一個是節約他的時間,一個是占有他的時間。
比如說的時間管理等,這些都是為了讓大家提高效率,然后節約他的時間。而占有的時間就是說,你寫文章也好,你做分享也好,他來聽。實際上就是,他為什么聽你的,不聽別人的,就是因為你把他僅有的一些學習時間占有了。
你是以節約時間為口號,以這個口號去占有他的時間,這是做服務或者做內容的一個最根本的目的。怎么做呢?
1、成果型
把你在生活和工作中積累的經驗放到互聯網上去,因為那里永遠有一群人在渴望著。
知識服務的本質是信息的不對稱性。你比別人先知道、先理解、先實踐、先分享,你就具備了自己的競爭優勢。你不用跑過獅子,你只要跑過同伴就行。
2、研究型
如果你是小白,什么都不會,你可以學啊。
你會不會聽一個身上已經沒有多少錢的人跟你講如何去掙錢?肯定不會。但如果這個人用了100天的時間花光了自己所有的積蓄,跑遍了全中國采訪了100位知識IP大V。根據他們的經驗和教訓,整理出一套方法論,你會不會有興趣花錢去聽?肯定會吧。那你可不可以也去做這個人呢?或者向他一樣去認真研究???
你可以先選擇適合自己的領域;跟這個領域的大牛學,或者做一次主題閱讀;把學到的這些知識歸納整理使之系統化,內化為自己的東西;最后就可以輸出分享,讓你的知識成果化出售了。
3、模范型
模范型其實就是你起了一個帶頭的作用。
比如說你在朋友圈里面,經常會發一些自己讀書的照片。告訴大家我今天早上去讀了一本什么書,然后很多小伙伴就下面跟帖評論說,這本書我也買我也要看,經常會有這樣帶頭的效果。當你開始在社群當中,或者在你的朋友圈、在網上形成一定影響力之后,你就會帶著大家一起讀書與成長,可以形成一種模范型的這種效應。
比如你每天在朋友圈打卡早起,別人看到肯定也有想參加的,那么你就有了一定的影響力了。
以上三種類型。有些人是集合已有的經驗,同時也會去做一些研究,然后會起一個帶頭的作用,這3種類型集合在一個人身上,他是一個綜合體,那他也就自然而然成了別人口中的斜杠青年。當然,專注于一種類型也能成功。
三、打造個人斜杠能力的四個步驟
1.個人定位
要搞清楚你是誰,會什么,懂什么,有什么?對自己的了解是相當重要的。
分析完自己的情況,再選擇自己有能力去做的事,最好是你的愛好,這樣你最起來就會很有激情,這個是蠻費時間,需要利用課余時間去完成。最好選擇一個比較有價值的方向,可以幫助到別人,能掙到錢。
第一個當你要確定你能提供什么樣技能的時候,實際上你首先要對自己現在具備的技能,做一次整理。在管理學上有一個詞叫分類,當你對自己的東西比較迷茫或者不確定的時候,你首先要把自己現有的東西羅列出來,然后進行分類。
那當你要準備做斜杠青年的時候,實際上你也要對自己的能力做一次整理和分類,看看你現在具備哪些技能,哪些技能是可以變現的,或者說哪些技能是可以給別人提供價值的。
第二個就看在這些能力當中,有哪些是你很有天賦。天賦是什么呢?就是這件事情你做起來非常的容易,但是別人做起來非常難,這就是你的天賦。
第三個就是時間,你有能力了,也有從能力和天賦交叉的地方找到技能之外,你還要考慮你的時間,能不能支持你去做這件事情?
能力天賦和時間,這三塊你都能夠hold住的話,基本上你能夠去用哪些技能來做斜杠青年了,其實就基本上能夠確定了。
這個時候,目標技能可能是一個或多個,這一個或多個你怎么做?
當你有多個目標技能的時候,就逐個的去嘗試,快速的去驗證這個能力到底是不是非常熟練,有沒有天賦?這個技能是不是別人愿意付費或者說點贊的?
2.深度模仿
選擇好你的方向后,就要去找、去搜索這個方向比較厲害的幾個老師,進行學習和模仿,看他的微博、微信公眾號、看他出的書或他推薦的書,如果可以最好去上他的課程。然后學習,對每個部分進行刻意的練習,研究,實踐。記著,不是模仿一個人,而是模仿一群人。
在這個快速迭代的時代,行動要快,先讓這個事情能動,再讓它緩慢前進,再讓它提高速度,一步步的完善。而且要對每一個技能進行知識管理,先成為這個領域內的小行家之后,再進入下一個領域。
3.刻意練習
刻意練習雖然很辛苦,但這是繞不開的。對技能領域內的每一個分支進行單項練習,再綜合練習,使之不斷內化為自己的東西。
4.快速迭代
做產品里面有一個術語叫mvp,也就是最小可運行的產品。
什么意思呢?就是當你要開始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說我一定要等到我已經準備得非常充分了我再去上場。一定要記得,不要等到牛逼了才開始,而是說,你開始了才有機會牛逼。
就像造汽車,你是不是先可以利用現有的本事,先造一點滑板,然后這個滑板當造的很好的時候,利用現有的技術再去造一輛自行車,然后在熟練之后是不是可以去造一輛摩托車,最后才去變成一輛汽車。每一個階段他都是一個可以運行的拿出去賣的東西。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你就一定要像做產品一樣用mvp的這種模式快速的去迭代。
以上4個步驟都做到了,你要讓別人知道你知道,也就是個人影響力。
四、建立個人影響力的步驟
1.貼標簽
無論簡書今日頭條,還是微博微信,都有個人介紹欄目。這是別人了解你的一個窗口。
貼一個獨特的標簽很重要,它能增強你在人群中的辨識度。(差異化)
2. 積累爆款
保持日更,不但能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而且能有更高幾率寫出爆款文章。
寫100篇文章能有一篇爆款,對你的好處也是很大的。有時你寫50篇文章所增粉絲量,可能沒有一篇爆文增的多。
3.多平臺占位
帶著你的標簽去其他平臺占位,一開始你可能無人問津,但時間長了,就會有人開始注意你,知道你。如果你寫出一篇好文章,你的影響力就會有很大提升。
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是一個跑龍套的,或者是拉個幕布在舞臺的邊緣,但是只要一次一次給我們上場的機會,我們就可以慢慢的往舞臺中間去靠攏。
只要我認為能給你帶來價值,就去嘗試,然后不管有多忙多累,都堅持去把它做下來。
多自己給自己創造機會,可以在簡書、公眾號、紅點、千聊等平臺上做分享。
也可以像彭小六一樣線下占位。
4.系列化輸出
你選定某個領域后,一定時間內要進行系列化輸出,這不但能提高你對這個領域的認知程度,而且會讓別人知道你在這個領域有一定能力,可以增加自己的知名度。
其次,如果什么時候你有能力出書了,這些系列化的內容就會派上用場。
這個階段要拼,就是要用盡你所有的,去換你想要的。
五、常用工具
1.簡書
勢能不大的同學的首選,這里公平性相對較高。只要你有一定寫作能力,沒有粉絲也可以有機會上首頁。
2.公眾號
如果把簡書比作一個市場,你在簡書擺攤,那公眾號就是你專有的店鋪。
3.在行
你可以約見你所學領域的專家,進行學習。
4.直播
這又是未來的一個浪潮。如,秋葉老師、蕭秋水老師在上面都有很大知名度了。
5.分答
你可以在上面提問,也可以回答別人的問題。開始時,收費不要太高,能力增強了再慢慢漲價。
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不是說它會給每個人平等的機會,而是會給你配得上的機會。
結語:
——三類型:成果型、研究型、模范型。
——四步驟:個人定位、深度模仿、刻意練習、快速迭代。
——四步增強影響力:貼標簽、積累爆款、多平臺占位、系列化輸出。
——五平臺:簡書、公眾號、在行、直播、分答。
我是阿左,不會寫文章,還偏偏要寫,只為學點東西,分享些有限的知識。
如果文章對您有幫助,關注一下點個贊?再走吧。
您的關注和點贊是對我寫作最大的肯定,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