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教育心理學家主張人在一連串的成長階段中,心智會有不同的狀態。讀完這一章節,讓我更深刻的意識到,0—6歲階段的重要性,我們了解兒童的內在發展特點,才能幫助兒童更好成長為獨立人格的人。
? 書用也提出:三歲的兒童在心智的形態雖不變,從某些方面而言,已開始敏銳地接受成人的影響。因此環境中成人對孩子的影響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成人去了解兒童才能更好的保護兒童,而保護兒童不是保護他是弱小的群體,而是保護他們的能力,因此,作為教育工作者要忘記自己,放下個人色彩,發現兒童才能幫助兒童。
【創造性時期】知識點整理
1.生命最重要的時期,并非大學時代而是生命初始的六年。(智力的形成時期)
2.孩子并非與生俱來有點滴的認知,些許的記憶與微弱的意志,而后隨著歲月而增長。
3.兒童的心智是無意識的。
4.兒童不是用他的心智,而是用他整個生命來吸收周遭環境的一切。
5.嬰兒期學會的語言,我們稱為母語。它與人往后習得的其它語言明顯不同,好比真牙和假牙。
【吸收性心智】知識點整理
1.我們是用心智來獲取知識的,但兒童卻是直接將知識吸收進他的心靈生命。
2.只要生命可以延續,兒童便能學會說母語。
3.兒童利用在周遭世界發現的一切創造自己(心智肌肉)——我們將這個心智能力稱為:吸收性心智。
4.人類學習對我們而言,仿佛是一件偉大的創舉,它使我們意識到自己的知識,也使我們擁有人類的心智狀態。
5.動作的習得是兒童另一項偉大成就。
6.兒童習得的動作并非隨意選擇的,而是有其固定的順序,即那每個動作都從發展的一個特定階段開始。——思考:兒童敏感期。
7.雙手是人類智慧的工具。
8.身為成人,我們的工作并不是教導,而是幫助幼兒的心智發展。
9.我們應該幫助幼兒,理由不是因為我們認為他是幼弱的小生命,因為他具有的偉大創造力極易受損,而需要愛及智性的發展。我們幫助的不是兒童本身或它德弱點,而是這些能力。
? ? ? ? ? ? ? ? ? ? ? ?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