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這輪漲價極其迅猛,相比19年Q4,漲幅20%到30%。
拿御龍灣89三房舉例,19年12月成交大概7.6w,20年4月為8.6w,而5月掛牌基本上都是10w起,因為有公寓,所以拉低了均價。半年漲幅31.6%/2.4w,一個月漲幅17.6%/1.4w。
再看中糧錦云的3房,19年12月到20年4月成交大概7.5w-7.8w左右,而到5月,實誠的價格大概8.2w左右,不實誠的單價都掛到9w以上了。按照8.5w算半年漲幅13.3%/1w。
雖然碧海片區漲勢驚人但成交量并未放大,10w大多是賣方的心理預期和一廂情愿,真實成交也就是最近的3月份,最高8.6w,實際成交漲幅與中糧差不多。從樂有家數據也可以看出,5月看房熱度下降43%,反而中糧錦云的熱度提升75%。御龍灣和中糧錦云地理位置剛好位于西鄉大道一南一北,都是所在區域的頂梁樓盤,可見寶中、前海帶動后,碧海片區價格虛高,導致剛需客只能北移。
寶中、前海、大沖、光明等地就更不用多說了,漲價風都是從這個幾個地方帶起來的,連房管局都出手約談,下架高價房源,有些房源價格偏差度高達200%多。
為確定信息的可靠,去了踩了幾個點,包括碧海片區、流塘片區、后海片區,事情屬實。與中介信息印證,2月份深圳二手房成交量跌入低谷僅1667套,3月V型反彈,沖到8008套,4月份基本維持,7679套,5月雖然沒有結束,但據中介說,大概率在6k上下,略有衰退。
事出反常必有妖,分析以下幾點:
- 疫情壓制了19年底剛需買房需求,結束后集中釋放,出現了4月高峰;
- 市場不缺錢,疫情之下,資本會趨近頭部優良資產,來降低風險偏好,深圳樓市給了機會,現在有沒有泡沫,誰知道,反正未來多年的紅利肯定是提前透支了,并且深圳早已不能用常識來判斷,說白了,買房就是對城市未來的投資,只是這個未來的紅利還剩幾分就不得而知了;
- 再看疫情對剛需買房客的影響是“幾乎沒有”,剛需買房客的特點是抗風險能力極強,畢竟能買房的手上肯定要有個百萬首付款以及相對穩定的收入,所以疫情根本不會影響買房這個決策,充其量是原來買90現在買89而已。真正有影響的是那些利用資本賺錢的“負人老板”(疫情同時也造就了一批富人);
- 之前聽說國家貼息小微貸最終入樓市,導致深圳二手房量價齊漲,現在看來似乎更合理了,即是不是全部原因。這兩天讀了一篇文章,觀點是:疫情真正利好的是誰?分析結果出乎意料:炒房客。因為小微貸的基礎是有房產做抵押,一個企業家,不太可能隨隨便便弄來一套房。但一個炒房客,可以隨隨便便弄來一堆企業。深圳是限購最嚴的城市,專業炒房客能做的不多,但深圳的企業家又有幾個沒房的呢?房價越高,貸款額度就越高,做高二手房價,對整個利益鏈條除了買家都是100%有利可圖的,無非是把地理的未來價值貼現了;
- 最后是國運大勢,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但作為老百姓也沒什么能做的,只能相信,即使不相信又能如何?中國的樓市、美國的股市,美國股市的大V反彈反射了其風險偏好的大幅提升,中國樓市會輸給美國股市么?
最關心的問題:深圳房價會不會再猛漲?
我的判斷是:短期不會。這次是集中爆發,zf始料不及,畢竟催化傳導反應需要時間。兩會再次定調“房住不炒”,深圳住房政策短期內(甚至中期)都不可能放開,暴漲只是資本短暫的狂歡、賣家的一廂情愿以及中介的自救(畢竟傭金的基礎是成交價),房價的基礎最終還是建立在真需求買家和她的錢包之上。
但漲了還會跌么?難,畢竟二手房價格是業主的行為,zf管不過來,只要別太離譜就行,zf措施非常簡單粗暴,價格離譜的全從中介下架。這個階段最重要的是個“穩”字,不要大漲、也不要大跌,在范圍內隨你撲騰。但一手房的限價會繼續持續,人最需要的是希望,哪怕只有一絲。而不差錢二手業主預期上去了肯定不愿折價,資金斷裂或者想短期置換的才可能以相對低的價位出手。